春耕時節,復合肥成為廣東農民的搶手貨,然而,廣東省質量技監局稽查總隊對省內40家企業生產的46種復合肥進行了暗訪摸查質量檢驗,其中只有10個品種合格,合格率僅為21%。一些企業生產的復合肥氮、磷、鉀總養分含量遠遠低于國家標準,肥力還不如泥土。
目前,廣東有復合肥企業130多家,質量問題突出由來已久。去年,廣東省局稽查總隊的市場暗訪摸查合格率為34%。連日來,稽查總隊根據摸查的狀況,在全省范圍內展開有針
對性地執法質量抽查。隨著記者全程跟蹤執法行動,揭開了廣東一些復合肥企業坑農的黑幕。
生產復合肥的主要原料是由尿素、磷二銨、鉀肥和“膨潤土”組成。前3種原料的價格大約每噸為2050元、2350元、1950元,后者每噸僅為105元。為保障復合肥對農作物的有效作用,國家對復合肥實施強制性標準,要求氮、磷、鉀總養分含量為≥25%。因此,一些企業便在降低成本,偷工減料上下功夫。
執法人員市場摸查廣州市番禺正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正大”復合肥,標稱含氮量為17%、含鉀量為8%。經檢驗,發現氮含量只有5.67%、鉀含量只有1.6%,總養分含量低于國家標準的2/3還多。也就是說,隨手抓一把田里的泥土,總養分的含量可能都比這高!
目前,市場上氮、磷、鉀總養分≥25%的復合肥價格大約為1200元/噸。為了謀取暴利,一些復合肥企業用低廉的“膨潤土”作為填充料,故意降低氮、磷、鉀的含量。據了解,符合國家標準的尿素、磷二銨、鉀肥的氮、磷、鉀含量分別為46%、44%、60%,按上述價格計算,每個氮、磷、鉀含量分別應為45元、53元、33元。也就是說,每噸復合肥減少一個氮含量,就可降低成本45元,而廣州市番禺正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每生產一噸這種劣質復合肥,就從農民身上盤剝走了721.05元。
為了坑騙農民,一些復合肥企業在標識上大做文章。在產品包裝袋印著氮、磷、鉀字樣的下面,標注15—15—15數字,誤導農民氮、磷、鉀的含量分別為15%,像這種標注方式,農民會把它當成總養分含量為45%的氮、磷、鉀復合肥使用,而實際上這種復合肥的氮、磷、鉀總養分最多只有25%。
為了弄虛作假,一些企業在成品擺放上大做文章,故意將合格的產品擺在外圍,質量差的放在里面,讓執法人員抽檢到的都是合格產品。有的企業將同批生產的產品故意使用不同生產日期的合格證,故意將同批產品分割成基數較少的不同批次的產品,以避免抽檢不合格時因案值大受到執法部門嚴懲。
為了逃避查處,不少違法企業采取各種手段逃避執法檢查。一些企業為防執法人員突襲抽檢,在生產出成品后不放合格證,將生產出的成品放在“待檢區”或“返料區”,用“待檢”逃避“抽檢”。遇到執法人員抽檢時,便聲稱這些產品屬于不合格產品,不準備銷售,或以企業還沒有檢驗為名,稱不應當對其抽檢。汕頭市澄海綠源復合肥廠生產的標注氮、磷、鉀總養分≥32%的復合肥,摸查抽檢總養分還不到標稱的一半,且多個品種不合格。執法人員對其進行執法抽檢時,該廠負責人指著全廠所有包裝精美的復合肥聲稱,這些產品還未放合格證,是有問題的產品,準備作為原料回爐,拒絕執法人員的質量抽檢。如果執法人員強行封存或抽檢,將面臨與其打“官司”的風險。
應當引起有關部門重視的是,記者對46個不合格樣品的氮、磷、鉀數據進行統計,發現平均每噸復合肥偷取的氮、磷、鉀經折算為380元。這些復合肥企業年產量多的達20多萬噸,少的也有5萬噸,雖然無法統計,每年究竟有多少劣質的復合肥流入市場,從農民身上盤剝走多少血汗錢,但坑農現象的嚴重性應該說實在是觸目驚心。
作者:本報記者 沈 洪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