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國嘉德的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亮相的“錦繡絢麗巧天工———耕織堂藏中國絲織藝術品”拍賣,是首場絲織藝術品的專場拍賣,也是國內絲織藝術品拍賣中的重要事件。而日前,包括張學良的舊藏明代顧繡《出相圖》在內的70多件精品在杭州舉行的預展(早報4月8日已有報道)在三天內吸引了不少買家。絲織藝術品在拍賣行逐漸成為新寵。
拍賣場上的“奇兵”
織繡工藝作為我國一項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而其工藝水平在經歷了漢唐盛世朝代日見成熟,到了明清,絲織業的發展空前繁榮,其品種之豐富、工藝之精美,為世界驚嘆。
但由于嬌弱的古代絲織品保護跟陶瓷、書畫等相比更加困難,使其在眾多藝術品收藏種類中尤顯珍貴。也正因其稀有程度再加上精湛的工藝水平,往往成為國內外知名博物館重要典藏項目,如北京和臺北兩處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市、遼寧省、蘇州市博物館及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都有相當豐富的絲織品典藏。1992年,我國絲織品收藏研究等的專業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在西子湖畔開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還在1998年精心策劃了一場名為“當絲如金”的絲織大展。
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中國古代絲織品屢創高價。2002年4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明永樂《刺繡紅夜摩唐卡》以3087.41萬港幣成交,2004年1月北京翰海迎春拍賣會上的元代《十八尊者圖繡畫》的成交價也高達1980萬元,同年中國嘉德春拍中的清乾隆《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3575萬元的天價為其后絲織品的拍賣定下了新的追趕目標。隨著越來越多珍貴的私人收藏走進市場,拍賣價位不斷提升,中國古代絲織品有可能和中國古老藝術中的瓷器、玉器等門類一樣,成為一種重要的藝術收藏品。
收藏、鑒定有其特殊性
和古代書畫等相比,私人藏家的絲織品專場拍賣姍姍來遲的原因,還在于數量上的稀少。前來參觀預展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趙豐介紹說,雖然絲織品很早就走進了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但精品罕見也難成規模!半m然國內很多考古機構都會發現絲織品,但經過多年的‘地下生活’絲織品早已腐爛,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幾乎沒有,現存的多為皇宮流落民間,也有極個別的私人收藏品,比如張學良的定遠齋就有這方面的舊藏,其中的大部分現存遼寧省博物館!彼f。
另一方面,書畫拍賣中存在的“造假”,也出現在絲織藝術品拍賣中。絲織品的種類豐富,主要有緞、錦、絨、紗、綢、緙絲、綾、羅等幾大類。在一次織成的各種絲織品上巧妙地運用各種針法,達到絲織工藝與刺繡藝術的統一,從而使絲織品成為一種藝術品。在仿造的過程中,往往是從某個時期的風格和工藝上動手腳,比如刺繡就模仿針法,緙絲仿織法,從而達到新的絲織刺繡從表面看來像某個時期的古代藝術品的效果。
除了有名的能工巧匠外,大多數絲織品作者沒有名字,這使得不能像鑒別書畫一樣從個人風格來判斷,絲織品上也沒有年款,在鑒定時首先要看色彩、圖案等,在從織法針法特色等方面加以判斷。由于絲織品極為精細,即便是長期從事鑒定工作的專家也要借助放大鏡等。采用科學儀器來測定年份,無疑是最準確的方法,但趙豐表示,對于這些難能可貴的完整絲織品一般采用無損觀察,各個方面的細節參考鑒定也就可以了。
從博物館館藏來看,主要是出于補充藏品豐富性的考慮。這次拍賣專場中《唐宋元明瑰錦集珍冊頁》等不少藝術品都可以補充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館藏。對于私人藏家來說,專家建議要依照自己喜歡的門類進行挑選,收藏品相較好的絲織品。(編輯:盛秀華)
作者:東方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