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1300多萬人口中,約有200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據預測,到2030年,北京老年人口的比重將達到25%,也就是說,4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在現階段,絕大部分人養老靠家庭解決,只有極少一部分老人進入社會養老福利機構。但隨著空巢家庭和高齡化家庭的日益增多,子女數量的相對減少,家庭養老模式以及有限的養老福利機構已根本不能滿足龐大的養老需求。于是北京開始嘗試多種方式養老。
去年6月,當年近80歲的趙維民老人住進老年公寓———西城區銀齡呵護中心時,很多跟她熟悉的人都感到不解。趙媽媽有五個子女,平時跟兒子一家住在一起,四個女兒也常抽空去看她。受到子女如此照顧的趙媽媽為何也想進老年公寓?“這是全家人一致的決定,”復興醫院護理部主任、趙媽媽的女兒靳佩君說,“每天一早,孩子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媽媽只能一人在家。從平房搬入樓房的媽媽在家憋得難受,老想出去走走,結果因為‘老糊涂’走丟了兩次!奔依锶藱嗪庠偃,決定把媽媽送到銀齡呵護中心。
“‘銀齡’是全國第一家由三級醫院經營管理的養老所,”復興醫院副院長、呵護中心院長、著名心血管專家杜雪平談到呵護中心時,心里就有一種自豪感,“養老院如果永遠靠政府資助,就不可能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庇檬袌龌侄蝸斫洜I管理養老院,成了呵護中心的最大追求。杜雪平把市場化概括為一流的設施,專業化、科學化、人性化服務,市場化收費。
“銀齡”的設施被外界稱為五星級,陽光大廳、休息室、活動室、康復廳一應俱全。這里地面都是防滑的,所有的墻壁都有兩種高度的扶手,電梯都有盲文提示、語音提示。床頭、陽臺、衛生間、走廊都配有呼救器。這里的養護工作都由復興醫院的專業醫護人員負責。中心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有什么病,養護人員一清二楚。在中心一樓設有24小時衛生服務站,3位醫生隨叫隨到。老人可以在房間直接接受輸液、換藥、吸氧、測血壓、心電圖等護理治療,這里還建立了直通復興醫院的綠色通道。老人每天吃的是營養配餐,并且因為身體狀況的不同會吃到咸淡、糖度不同的飯菜。在服務方面,中心倡導的是女兒式服務,給老人洗澡,陪老人唱歌、下棋、聊天,組織老人開展各種活動,讓老人每天都活得充實、快樂。中心還有一名專職心理治療師,專門負責老人的心理健康。
當然這里的收費相比其他福利性養老院來說,也要高得多。因房間面積不同、每個房間所住人數不同收費也不同。最高的每月約需4000多元,低的每月1000多元。趙維民老人住的是人數最多的四人間,每月她需交1200元!拔覌屆刻焯馗吲d,這錢花得值!苯寰芍缘卣f。
市場化的收費也讓呵護中心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懊髂晡覀兙涂梢圆灰膿芸盍恕!倍叛┢綐酚^地預測。
市政府對用社會力量興辦養老院也給予了高度重視。日前,市民政局發布了《資助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實施細則(試行)》,《細則》表明,今后社會力量興辦養老院等社會福利機構,通過審核程序后每張床位每月可以獲得100或50元的政府資助。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本市共有各級政府興辦的養老機構241家,社會興辦的養老機構78家,占全市養老機構總床位數的33%左右,其入住率要略高于政府興辦的養老機構。這位負責人強調,向社會力量興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實行政府資助,是北京福利政策思路的重大轉變,目的是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在京開辦養老等機構。
點評
與日益龐大的老齡人口相比,本市養老機構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難以滿足需求。人們需要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而養老服務不僅要解決老有所養問題,還要解決老有所樂難題。只有當老年人快樂地生活到最后,社會和諧才能得到保障。(編輯:王海蘊)
作者:北京青年報朱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