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你說,花4560元買下他們公司生產的保健品,除了保健品之外,還能獲得6780元的勞務報酬,這樣的“好事”你會相信嗎?
不久前,這樣的“好事”就降臨在不少義烏人身上。為了不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很多人不惜一擲千金,大量購買這家公司生產的高價保健品。當一些人投入數萬數十萬甚至畢生積蓄編制這個一夜暴富的美夢時,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已經陷入了這家公
司的非法變相傳銷中了。
這個應該是漏洞百出的致富美夢,卻在一些尋求致富捷徑的人們心中迅速蔓延。從這家公司營業到被當地工商部門查獲的短短5個月時間內,共有200多人卷入其中,涉案金額達1900多萬元之巨。如此巨大的金額,如此眾多的參與者,在近年工商部門查處的傳銷和變相傳銷案中是絕無僅有的。
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張由點帶面、逐步向全國蔓延的變相傳銷網逐漸浮出水面。這個變相傳銷網于去年9月在福建泉州“結點”,去年10月份起開始在福州、廈門、義烏等地全面“編織”。現已查明,僅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短短兩個月,上述四地涉案金額就達7000萬元。目前此案已移交公安機關進一步處理。
這家公司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段,讓一大批人心甘情愿上鉤?工商部門又是如何查獲此案的?本報記者近日趕赴義烏,發回詳盡的報道。
4月6日上午,當記者來到義烏市大順商貿有限公司時,這家原本顧客盈門的公司此時顯得十分冷清。
“我們早就不賣IC卡了。”公司留守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3月3日我們被工商查了以后,就不賣IC卡了。我留在公司是為了等那些已經買走IC卡的顧客,前來刷卡提取保健品。”
“這家公司雖然去年底才開出來,可名氣很大。有一段時間這里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來買保健品的人簡直是沒日沒夜的,往往一買就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在大街上,一位當地人指著大順公司對記者如是說,“可不知為什么,這幾天再也沒人來買保健品了。”
顯然,當地人對這家公司從事非法變相傳銷的事還不是很知情。
“周周樂IC卡”活動:買套卡就能進賬2220元,還能白吃保健品
去年10月,義烏市大順商貿有限公司推出“周周樂IC卡”保健品促銷活動,這種全新的形式讓當地人“大開眼界”。
按照“周周樂IC卡”促銷活動計劃,大順公司銷售IC卡,購買者可到其指定的自動售貨機上提取螺旋藻、靈芝膠囊等保健食品。IC卡分為面值360元的健康卡、1200元的金卡、3000元的白金卡三種,其消費模式為:健康卡在自動售貨機上提取360元的保健食品后,再交360元就可提取720元的保健食品,提取完后再交480元就可提取1200元的保健食品。金卡消費完后,交800元就可提取2000元的保健食品,提取完后再交1000元就可提取3000元的保健食品。白金卡消費完后,交1500元就可提取4500元的保健食品,提取完后再交1500元可再提取4500元的保健食品。
但更誘人的是公司還將以發放勞務報酬、業務津貼的方式返還購買者一定數額的現金。根據規定,顧客在填寫申請表并交10元錢辦理VIP會員卡后就能成為業務員,業務員推銷IC卡的勞務報酬為:360元的健康卡每周最高返還30元,最快10周支付完,累計可獲得勞務報酬300元;1200元的金卡每周最高返還90元,最快17周內支付完,累計可獲得勞務報酬1500元;3000元的白金卡每周最高返還249元,最快20周內支付完,累計可獲得勞務報酬4980元;4560元的一套IC卡(健康卡+金卡+白金卡)每周返還340元,累計可獲得報酬6780元。
按照大順公司的這一活動方案,一旦申請成為業務員后,買一套IC卡光現金就能進賬2220元,保健品還能白吃。活動推出之后,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天底下還真有這樣的好事?
高額回報使入套者蜂擁而至:退休教師花了35.8萬元買回77套卡
“這是不是你們公司搞的噱頭?”從沒聽說過這種好事的一些當地人,開始紛紛前往打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用5000萬元做廣告,和用5000萬元的產品直接給顧客試用,哪個效果更好?”面對人們的困惑,公司工作人員這樣說。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些人動心了,在對該公司出售的保健品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開始大量購買IC卡。
“其實我們并不是沖著保健品而掏錢的。有些人一買就是幾萬元,這么多怎么吃得完?我們買去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被卷入這一事件的馬福觀(化名)事后對記者如是說。
60多歲的馬福觀平時對保健品并不很關心,但在大順公司的“高額回報”面前他還是不由自主地陷了進去。“過年前,有人跑過來跟我說,有一家公司不但白送保健品還能讓顧客把錢賺回去。”聽人這么一說,馬福觀立刻動心了。
2月2日,馬福觀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了一套IC卡。一個星期后,公司沒有食言,馬福觀領到了第一筆340元的“勞務報酬”。嘗到甜頭的馬福觀馬上就買了一套,“來錢真是快,一套一個月就能進賬1400多元,要是10套不就有14000多元,這比做生意還合算。”馬福觀美滋滋地想。
就這樣,一大批和馬福觀有著同樣想法的人,正一步步深深陷入騙局中不能自拔。受高額回報的誘惑,大批消費者加入到“周周樂IC卡”活動行列,并呈現井噴式行情。2004年10月27日,“周周樂IC卡”推出第一周,共發放IC卡102套,累計銷售46.5120萬元;第二至三周,分別售出40余套;到第五周發放100多套;第12周發放300多套;至第14周已達700多套,每周進賬300多萬元。
就這樣,義烏大順公司在短短的17周時間內,一張組織嚴密、上線帶下線的傳銷網便迅速向周邊縣市及義烏城鎮擴張。絕大多數參與購卡者為了賺取高額回報利潤,大量購入IC卡,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元,消費行為向投機行為發展,已趨向非理性化。記者從當地工商部門了解到,一位退休教師家庭的主婦竟不惜花費35.8萬元購進77套IC卡。
大順公司,為什么虧本賺吆喝?
“錢真得就這么好賺嗎?”當馬福觀向兒子提出借錢擴大“投資”規模時,他的兒子對大順公司起了疑心,“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心里極不踏實的兒子建議父親向工商部門咨詢。
于是馬福觀找到了義烏市工商分局稠城工商所,他發現和他一樣疑惑而前去咨詢的人還真不少。事實上大順公司的不正常經營行為早已引起了當地工商部門的注意。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依據“周周樂IC卡”模式,義烏大順公司每銷售一套IC卡(銷售收入4560元),除相應價值的保健品白送外,須在20周內返還業務員等勞務費6780元。除這一筆支出外,公司還要將銷售收入的11%支付給業務主管和客服中心,銷售收入的3%支付給分公司,共計638.4元。也就是說,每進賬4560元,公司就需要直接付出7418.4元,虧損2858.4元,這還不包括支付每銷售一臺自動售貨機1000元至2500元的拓機補貼等支出。
“公司靠什么來保證贏利?”工商人員百思不得其解。而如果是傳銷,義烏大順公司又是有合法營業執照以及固定店鋪的,看上去又有點不像。難道真如大順宣稱的那樣,建造最大的保健食品零售終端系統,由老顧客帶動新顧客到大順自動售貨機消費,建立龐大的永久消費群?此時,義烏大順公司就像一個謎團,擺在了工商人員面前。
采用升級制度變相傳銷
當地工商部門開始對義烏市大順公司展開全方位的調查:義烏市大順商貿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樓某,由深圳大順人實業有限公司、洪某、樓某分別出資60萬、20萬、20萬設立,對外宣稱是香港大順集團的浙江分公司。2004年3月26日,樓某向廣西大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包經營浙江分公司,并繳納保證金80萬元,而廣西大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諾提供至少100萬元周轉產品。2004年10月27日,“周周樂IC卡”活動第一周,樓某購進IC卡70套共計32萬元,并率先成為“周周樂IC卡”活動浙江市場的開拓者。
調查發現,大順公司實行的是和傳銷極其相似的“升級制度”。業務員在任何一周內售出5套以上IC套卡可成為業務主管。業務主管交3.6萬元押金后擁有一臺自動售貨機,并成為加盟商。加盟商擁有五臺以上自動售貨機和固定的經營場所,經向義烏市大順商貿有限公司申請可成立客服中心。業務員、業務主管、加盟商各自的所獲勞務報酬都不一樣。義烏大順商貿有限公司作為廣西大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浙江分公司,可享受下屬客服中心、加盟商、業務主管、業務員、顧客所購買IC卡總額約3%的報酬。同時在這個由業務員、業務主管、加盟商、客服中心、義烏大順商貿有限公司組成的五個金字塔式層級關系中,下線可跨級隸屬于不同層級的上線,各層級除按比例獲得自己推銷業績的津貼外,還可從其發展的下線的推銷業績中按比例提取報酬。
公司在開展業務時更是疑點重重。業務員被經常提醒,在促銷時要采取一對一的方式,不要兩人或多人同時向顧客解說。在贈送產品時,通過有意傳送“保健品應長期服用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之類信號,引導受贈人加入業務員行列,還要造成是推銷員費九牛二虎之力從領導處爭取來的假象,讓受贈者感到“周周樂IC卡”的來之不易。有時還根據IC卡發行情況,有目的、有意識地有意限量發行,提高標準(如每店每天限發五至十張、先進工作者、特級教師優先等),造成一種有許多人爭取得卡的氛圍。這些都足以說明,大順公司正在預謀一個十分可怕的騙局。
四地涉案近7000萬元,公司只能對1000萬元負責
——巨網騙局昭然若揭
2005年3月3日,當地工商執法人員分成多個辦案小組對義烏大順公司的有關人員開展集中詢問調查。就在這一天,義烏市大順商貿有限公司單方面宣布IC卡勞務報酬返還周期由最長的20周延長為最長39周。詢問工作一直延續至4日清晨,調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3月5日,義烏市政府召集工商、公安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分析案情,并成立聯合專案組。
義烏大順公司每天銷售IC卡的錢都要及時匯到總公司賬戶(后查明是個人賬戶),每周周一對方再把支付勞務報酬的錢匯過來,并在這一天統一發放。此時義烏大順商貿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樓某仍然對“周周樂IC卡”計劃信心百倍,當執法人員問他“你公司的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一旦總公司資金供給不上,你如何來保證支付合同約定的業務員的報酬?”時,樓某還信誓旦旦稱:“我相信總公司的實力,能夠信守承諾,按時發放報酬。”
3月9日,義烏市工商局兩名工商干部與另兩名公安干警赴深圳等地就深圳大順人實業有限公司的經營情況開展調查。
3月10日,在廣東省工商局經檢總隊及深圳市工商局經檢支隊的配合下,執法人員找到了深圳大順人實業有限公司股東之一朱某。“在中國內地,大順集團根本沒有注冊。”朱某的口供令執法人員感到十分吃驚。原來,朱某伙同其岳母王某于2002年8月在香港注冊了香港大順集團,注冊資金為1萬港幣。這家僅有3名員工的公司,與內地的大順公司沒有任何實際上的隸屬或投資關系。
深圳大順人實業有限公司于2003年登記設立,經變更注冊資金2000萬,其中朱某與王某占98.5%股份。深圳大順人實業有限公司分別投資設立了廣西大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綠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東省湛江大順自動售貨商貿有限公司、義烏大順商貿有限公司4家公司,其中廣西大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根據《公司法》,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也就是說,“周周樂IC卡”計劃最終在1000萬資金內承擔責任。相對于公司需要兌付的報酬來說,已然是杯水車薪。
至此,這一特大變相傳銷案全部浮出水面。(編輯:盛秀華)
作者:今日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