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多專家、學者們熱衷于在一個人腳趾上發現黑痣,并建立起黑痣的“合格率”與其生活“滿意度”之間的質量控制模型的時候,克勞士比則在思考著另一個問題:企業為什么要質量管理?質量管理到底能給企業帶來什么?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因為人們一開始工作就被分去做質量工作,而且為了做好工作,學習了大量發現和解決“黑痣”的工具,卻沒人有時間去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
克勞士比要讓“質量”重見天日,但是有人卻趾高氣揚地指責他是質量界的“離經叛道”者,并群起而攻之。
克勞士比微笑著:“他們看上去就像可愛的堂吉柯德那樣,發瘋般地向敵人展開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沖擊,結果自己遍體鱗傷。殊不知那些假想敵只不過是一些普通的風車而已!這就是典型的傳統的質量智慧的光榮與夢想啊。”
克勞士比在對質量的追問與思考中尋覓到了“質量”的真諦———“質量是免費的”;并在管理質量的行動中找到了質量管理的意義———第一次就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就是“質量不流淚”、免除困擾的管理之謎。他把質量與組織的目的相連,讓質量直接從幕后走出來、成為利潤的貢獻者。從此,質量便從“黑乎乎的”生產車間進入了高層管理者們的“字典”。
克勞士比習慣于把一個組織當作一個生命體來看,他認為,組織的秘密,就是“完整而誠信的系統”,決不可割裂。
他開始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錢)、客戶滿意、盈利增長、員工流失和變革系統來表示質量,并把一個組織分為“昏迷、深度護理、護理、康復和健康”五個發展時期。他認為,一個組織的健康發展與一個人的健康生活是一樣的;健康是生活的基礎,而幸福則是生活品質的表現;同樣,健康是組織生存與發展的根基,而永續成功則是組織品質的標志。它意味著:人們習慣于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對;增長是盈利和穩定的;客戶的需要是可預期的;變革是有計劃和可管理的;人們在組織里工作是感到自豪的。
而這樣的組織,克勞士比更愿意稱之為“可信賴的組織”(aReliableOrganization)。因為在那里,日常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第一次就正確地完成,與客戶、股東、員工和供應商的關系都獲得了成功。
他曾在此書里發出由衷地感嘆:“可信賴,我喜歡這種意境!”
有學生問:“克勞士比先生,你能否談一談自己成功的秘訣?”他總是深有感觸地說:“我成功的秘訣就是一句話:‘成為有用的和可信賴的!’”在他創立并經營“克勞士比學院”之后,他為學院制定的“使命”也是:“幫助客戶成為有用的和可信賴的”。
“有用的”指的是做事的結果;“可信賴的”則意味著組織的誠信,如果每一次都能夠有用,說到做到、不打折扣,在使用者的眼里你就是值得信賴的。僅僅有用但不可信賴是失敗,而光可信賴但沒有用同樣難有作為;因為只有“有用的和可信賴的”組織才有可能成為健康的組織,一個永續成功的組織。質量管理恰恰就能幫助組織達到這種誠信的和可信賴的“零缺陷生存狀態”。組織和人一樣,都需要成為有用的和可信賴的!
好吧,現在讓我們上路吧!(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