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漫山遍野長勢正旺、綠油油的藠頭苗,江西省新建縣生米鎮頂豐罐頭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友根卻滿臉愁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藠頭是一種長得像蔥,又像是大蒜的植物。藠頭不僅味道可口,而且具有消食、除膩等功效,一直以來藠頭就是我國南方人及日本人、韓國人餐桌上的開胃小菜。
身兼南昌市藠頭行業協會副會長的萬友根沮喪地告訴記者:“去年由于藠頭收購價格高得離譜,直接造成粗加工企業的成本增加,而本地既無深加工企業,又無外銷渠道,銷售價格處處受制于外省企業,別人說多少是多少,虧本是肯定的。去年70余家藠頭加工廠幾乎沒有贏利的,最多的虧損了80余萬元,目前還有2000多噸腌制藠頭積壓在窖池里。”
江西省新建縣生米鎮有著生產藠頭的傳統,該鎮藠頭總產量可達5000萬公斤,加上流湖、西山、石埠等鄉鎮,產量可達1.7億公斤,是全國最大的藠頭生產基地。據統計,中國出口的藠頭原料中有80%出自生米鎮。去年,生米藠頭通過農業部驗收,被鑒定為“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米鎮被命名為“中國藠頭之鄉”。
但是,這里的藠頭業卻是豐產難以增收,每年大量的藠頭都銷往湖南、廣東等地去精加工、包裝和出口。價格上,自然是收購商說多少就是多少,種植戶們及粗加工企業只能無奈地接受。深加工落后一直成為制約新建縣藠頭產業發展的“瓶頸”。
據了解,新建縣生米鎮從事藠頭腌制的加工廠近70家,但這些加工廠均為粗加工,有些還是家庭作坊。按照往年慣例,加工廠腌制藠頭在40天后就開始有外地客商上門收購,每年的12月,加工戶地窖里的藠頭就應銷售一空。但現在,生米鎮的加工戶卻還在為去年腌制的積壓藠頭苦惱,原因是外省的精加工企業將半成品收購價格壓得很低,如果銷售就要虧本。
生米鎮的農民怎么也沒料到,以往一直合作得很好的湖南、浙江等地的精加工企業均將價格咬死在1800元/噸左右,比市場上的2800元/噸跌了1000元。
突然的跌價,搞得諸多加工戶們毫無心理準備,高價收購的藠頭只能積壓在窖池里。一藠頭加工廠廠長程建幫告訴記者,損失最大的是那些貸款戶,他們腌制藠頭的費用絕大多數靠貸款,窖池內的藠頭如果一天找不到買主,壓在他們身上的利息就成了“繩索”,別說賺錢,就是生活都很困難。
一位在生米鎮從事藠頭外銷的經紀人李先生分析說,生米鎮本地沒有具備產品精加工能力的企業,也無外貿合同,藠頭在本地只是粗加工。精加工及產品出口完全要依靠外省一些大廠家,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價格完全掌握在別人手中。作為“中國藠頭之鄉”的生米鎮,沒能建立健全產業鏈,產業結構失衡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加工戶萬友根告訴記者,湖南的一些廠商到他這里購買腌制藠頭,0.5公斤藠頭的價格也不過幾元錢。這些廠商經過加工后,出口的袋裝藠頭,一包100克裝的卻可以賣4.5元左右,所以深加工企業的利潤是驚人的。“事實上,在所謂‘中國藠頭之鄉’的生米鎮,農民賺的只是種植、腌制的苦力錢,真正的利潤全被外地廠商賺走了。”萬友根無奈地說道。
作者:本報記者 龔琛虎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