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追求卓越:“觀戰”不如“實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8日 09:29 中國質量報

  “這次培訓內容很充實,感覺不錯。”

  “之前我們企業就一直很注重質量管理,現在有《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做比照,我們的方向更明確了。”

  3月19日,記者參加了由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舉辦的《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
標準培訓班。來自12個省市的40多名培訓人員紛紛表示對培訓內容很感興趣。但其中也不乏擔憂之音:“以前我們國家也頒布過類似的質量管理標準,一開始大伙都是蜂擁而上、熱情很高,但不久就覺得沒啥意思而一哄而散。不知這次推行卓越會不會又這樣。”這種擔憂不僅僅是參加培訓的企業負責人有,包括一些專家也注意到這股學習熱情背后所呈現出的一些問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能否長期深入地推行,成為企業自我完善、不斷進步的標桿,也是我們要重視和著力解決的問題。莫以小機構運作大質量

  “該來的沒來。”這雖然是《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的起草人之一、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韓福榮的一句玩笑話,卻也道出了他對于這次培訓人員組成的感受。

  記者也特意留心了培訓人員登記表,發現培訓人員基本上來自各企業的品質部或企業管理部,企業高層領導幾乎沒有。

  “想靠小機構來運作大質量有較大困難。”韓教授如是說。

  “企業領導在推行質量管理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企業學習和貫徹《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離不開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參加此次培訓的山東德州德龍機床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管理部主任張樹森告訴記者。

  的確,《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強調的不單是產品質量、過程質量,而是更注重經營效果這一“大質量”概念。推行“大質量”僅僅依靠品質部的技術人員是遠遠不夠的,它離不開企業管理決策層的積極參與和高度重視。

  張樹森告訴記者,德龍高層對“卓越績效”的推行也十分支持,領導親自選派相關人員外出考察學習,并認真聽取他們對于先進管理理念的匯報;再由外出考察歸來的同志向各個管理層傳達、講述學習所得,以達到全員理念的統一;同時邀請山東機械工業管理協會的有關專家到企業講課,協助企業管理部門搞好與省、廳機關的溝通工作等。

  江蘇泰隆減速機械集團公司質管科科長陳冬紅指出,有的企業領導對質量管理缺乏重視,只是口頭上支持抓質量管理,具體運行卻很少過問,甚至少數企業就只是為拿到獎項而搞一錘子買賣,這對于推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極為不利的。

  為此,韓教授呼吁一些企業的領導層盡快轉變態度,由“觀戰者”回歸“實戰者”本位。勿以評獎論卓越

  記者在培訓班間隙與企業培訓人員聊天時發現,《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頒布后,許多企業已經將其作為評選質量管理先進的最新標準。對此,韓教授提醒大家,評獎只是一種激勵手段,決不是最終目的,得獎企業畢竟是少數,我們的目的在于給企業管理者提供進行自評的“檢查表”、衡量組織在質量征途上所處位置的“測量器”、指明組織奮斗目標的“方向盤”。所謂卓越,不一定要完美無缺,重在超越自己。

  如何使《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真正發揮作用,韓教授分別從企業、行業協會和相關部門幾方面提出整改措施。首先,企業自身要擺正心態。一方面,企業領導要高度重視和大力推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使之成為檢驗和引導企業實現高效管理的參照;另一方面,企業應立即摒棄單純為得獎而得獎的浮躁心態,踏踏實實將這一標準融入、貫徹到企業的管理和文化中。

  其次,行業協會和有關部門要對質量獎的評選實行規范管理,倡導各省市在評獎時注重質量而非數量。去年深圳評選質量獎時就只評出一個企業,韓教授對這種寧缺毋濫的評獎原則很贊賞,他說:“追求數量往往約束質量。在兩者選其一時,我們肯定要先保證質量。畢竟,評獎是為了得到示范效應而非轟動效應。”為保證評獎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相關部門還應建立、健全評審人員準入制度。所有的評審員、咨詢師都必須經過嚴格培訓,操作程序實現高度透明化,健全評獎監督機制,以防潛規則的干擾。再次,要倡導動態的評審標準。“卓越績效”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的范疇,它衡量的是企業質量管理的成熟度,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我們評選“卓越”,應隨經濟環境和市場的變化“與時俱進”。韓教授提議實行對得獎企業每隔兩年進行復評的制度。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的管理模板常保新鮮,而且能使已經獲獎的企業打消一勞永逸的念頭,產生危機感,不斷改進管理。

  據悉,國家這次推行卓越績效十分慎重,吸取了以前評選質量獎的經驗,決定先挑選數百家名優企業搞“試點”,如果效果好,再以“典型示范”的形式向全國企業推廣。忌借“卓越”之名行營利之實

  現在,有關《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的學習班、培訓班很多,這就引發了潛在的新問題。第一,這些培訓班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未必能達到良好的宣傳學習效果;第二,現在市面上的培訓班有一種不好的趨勢,即什么火搞什么,什么賺錢搞什么,單純追逐效益,卓越績效培訓是否也不能免俗?陳冬紅認為,眾多形形色色的培訓班中,不排除有些管理咨詢公司借“卓越”之名行營利之實,參加培訓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企業應選擇由國家權威機構組織舉辦的正規培訓班。

  對于此次中機質協舉辦的《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培訓班,眾企業還是很滿意的。張樹森表示,辦培訓班是很有必要的,雖然培訓費稍微貴點,但這錢花得值。

  同時,不少企業也對培訓班提出建議和要求,如培訓師應進一步加強講課內容的針對性以及與學員的互動交流,多講一些案例和實際操作層面的內容等等。韓教授還提議有關部門進一步規范培訓班組織者的資格管理制度和培訓師的資格準入制度,以確保高質量的培訓效果。

  追求卓越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企業、有關部門在大力推廣《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的同時,還是應該稍微放緩腳步,力求踏踏實實地將質量管理進行“到家”!

  作者:實習生 于 婕

  (來源:本站原創)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百事音樂風云榜投票
嚴查蘇丹紅食品
房貸利率上調
F1新賽季 圍棋春蘭杯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安徒生誕辰200周年
購房貸款提前還貸指南
北京在售樓盤分布圖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