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油價上調倒逼中國定價機制改革 發改委兩難(03-28 07:55)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8日 07:55 中國消費網

  國家發改委的一紙調價令使得已經是暗流涌動的成品油市場再次掀起波瀾。

  自3月23日起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進行調整,汽油出廠價和批發中準價均上調300元/噸,上漲幅度為8%,零售價格同比調整,柴油及化肥用重油價格不調。以北京為例,零售中準價從4260元/噸調整為4560元/噸,漲幅為7.04%。

  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透露,一份關于成品油價格體制的改革方案正在制定當中,預計年底前出臺。而發改委在今后的調價中也將采取更為靈活的方式,并通過提高調價次數和幅度來緩解供需矛盾。

  中石化內部人士告訴《財經時報》,此次調價與預期上調幅度相比偏低。調整后,國內煉廠汽油出廠價仍比國際汽油到岸完稅價低980元/噸,汽油批發價比國際到岸完稅價低460元/噸。而占成品油總產量60%以上的柴油價格沒有調整。

  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殷孝東表示,本次成品油上調部分緩解煉廠由于原油價格上漲帶的來壓力。但由于成品油價格調整不到位,4月國內煉廠仍可能面臨壓力。

  來自社會輿論依然是對不斷上漲的油價詬病不斷:兩大壟斷集團在享受壟斷帶來的利益時,應當履行其社會責任。在目前的高油價之下,應該為平抑油價做出一點貢獻。而不是通過調價將風險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來自慧聰石油網站調查顯示,有75%的人認為目前國內油價過高。

  這使得作為決策者的國家發改委處在兩難境地。一方面要根據市場來調整油價,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當前國內成品油定價時間滯后,與國際脫軌,無法真實反映市場需求,這是造成國內油品市場供需雙方矛盾的直接原因。”業內專家分析。

  此次調價引發的爭論是,如何加快油品定價機制改革,實現價格市場化,真實反映國內油品需求狀況。

  3月17日,布倫特原油價格達到每桶55.55美元的歷史新高。這使得國內兩大集團的煉油部分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中石化內部人士透露,目前,煉油企業毛利率僅為3%-4%,而亞太地區一般為14%-15%。這也成為兩大集團要求提價的理由。

  早在3月初,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已經就成品油價格上調一事上報發改委。中石化更是于3月10日下發《關于做好當前經營工作有關要求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市分公司要堅決停止對社會批發單位的柴油銷售,從緊控制對社會加油站的柴油銷售,嚴禁大單銷售,試圖通過控制油源,抬高零售價格,督促發改委調價。

  但從提價的結果看,兩大集團并沒有一次到位。油和航空煤油上調幅度均低于國際成品油價格上漲幅度。新加坡95#汽油3月前半個月的平均價格比2004年12月上漲1020元人民幣/噸,航空煤油上漲1118元人民幣/噸,因此國內汽油和航空煤油上調幅度遠低于國際漲幅,并不足以緩解煉油的壓力。

  而占成品油總產量60%以上的柴油價格沒有調整,這使得成品油均價僅上漲5.1%,低于同期原油漲幅。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殷孝東告訴《財經時報》,“此次柴油價格沒有調整是基于對農業生產資料的保護。而柴油價格與國際價格相差幅度不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業內專家分析,目前,中國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缺乏定價權,實施一步到位的國際油價機制并不符合國情。而此次調價則可以看做是發改委在油價機制改革方面的一次嘗試:小幅調價為下次調價留下巨大的調整空間。如果一味跟進國際油價,一旦油價出現大幅波動,反而對整個市場不利。

  體制弊端

  天相投資公司行業分析師田冬宇告訴《財經時報》,現行的國內油品定價體制始于2001年,當時國際油價穩定在20美元以下,中國從國際上進口原油也并不多,因此,國內油價受國際油價的影響比較小,整體價格走勢保持了相對穩定。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國際油價持續高走,波動劇烈。“尤其是進入2004年,美元貶值,對沖基金的炒作,國際原油需求量的不斷增長,使得國際油價對國內油價的影響作用越來越明顯,這種定價機制已經不能正確反映國內石油的供求需要。”他介紹說。

  而該機制顯露的弊端也越發的明顯。山東燕宇石油化工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財經時報》,根據中石化、中石油在市場中的行為,我們很容易就能夠判斷國內調價的時機,而在做出價格預期后,就能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囤積,從而謀利。記者了解,這種利用定價機制滯后性開展投機,在個體經營者中不占少數。

  按照我國目前的定價機制,當紐約、新加坡、倫敦三地成品油加權平均價當月波動幅度超過8%時,國家發改委就會在下個月調整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

  本次成品油價格調整是繼去年8月后的首次調整,時間滯后達到半年之久。與上一次調價相比,成品油價波動早就超過8%,截至3月21日,汽柴油價格的綜合變化幅度更是直逼60%。

  業內專家表示,之所以近半年沒有漲價是考慮到高油價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和人們的承受能力。2004年第四季度,國際原油價格高達每桶55美元,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并沒有隨之上調。

  由于油價調整的滯后性,國內的企業可以通過上個月的國際市場價格,對國內油價進行預判,如果在過去一個月內的國際油價高,那么接下來一段時間里,國內油價也會很高。相反,如果國際油價走低,那么下一步國內油價也會調低,買進就會面臨低價風險。價格越高的時候,企業會加緊買進;油價下跌的時候,反而不敢買進。這就導致了中國石化企業“買漲不買跌”的非市場行為的產生。

  這種定價體制不能與國際油價接軌,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油價的變化,無法及時反映國內原油供需變化,消費結構變化,更無法將中國石油市場的變化以價格信號的形式反饋回國際市場。相反,這種變化卻往往被國際市場事先所預期,從而成為國際油市風險溢價的承擔者。這也使國內原油進口陷入“越買越貴,越貴越買”的怪圈。

  改革

  業內人士表示,本次調價選擇的時機十分恰當,一方面國際油價已經升至頂峰,且有下跌趨勢。此次調價并沒有按照定價機制的規定,一次盯緊國際價格,一步到位。為后市的調整預留空間。也可看做是一種改革的嘗試。

  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告訴《財經時報》:國家已經認識到現行定價機制的弊端,目前正在商討改革議案。建立一個市場化的油品定價機制已成為參與方案草擬的專家學者的共識。

  “但這種改革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從長期來看,由市場定價是國際石油大環境決定的。但是目前還是傾向于改良的方案。發改委可能將加大成品油價格調整的時間和頻率,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動實行定期調整。”他介紹。

  記者了解到,發改委的構想是通過半年的調整,使得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基本實現同步,從而為下一步的市場化方案奠定基礎。(編輯:李旭波)

  作者:財經時報姜雷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百事音樂風云榜投票
嚴查蘇丹紅食品
房貸利率上調
F1新賽季 圍棋春蘭杯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安徒生誕辰200周年
購房貸款提前還貸指南
北京在售樓盤分布圖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