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說起中介,一些人往往會在前面加個“黑”字,“中介免談”成了租賃者的常用詞。從語義學的角度看,其中傳遞的情感信息既有憎惡、憤懣、不信任,也有畏懼與無奈。盡管如此,目前市場上的中介機構仍在快速增長。
為何中介如此火?
首先是市場需求大。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比如出國旅游、買房賣房等事情,常得找中介。我國有13億人口,13億人得有多少需求?!
改革開放后的國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一輩子固守在一個地方。人們都向往、追求著更新、質量更高的生活與人生。農村人想往城市奔,小城鎮(zhèn)的人想往大城市奔,大城市的人又想著出國開眼界見世面。目前僅從農村流向城市的農民工的數(shù)量就有1億之多。如此大的流動人口,又會產生多少需求?!
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人們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和就業(yè)壓力。這種壓力又催生了多少需求?!
放眼當今市場,求職的,考證的,租房的,出國留學的,包括交友的,諸如此類的種種需求,為中介行業(yè)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其次,我國中介的市場準入門坎相當?shù)汀^k個中介公司幾乎不需要多少成本,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部電話加幾個人,就能成中介公司了。
此外,中介公司的違法成本也極低,很少有人為其違法行為付出代價。
當一種行當以最低的成本就能賺錢,且無太多風險時,人們怎能不趨之若鶩?
中介公司多了,對消費者來說本是好事。可眾多“黑中介”混雜其間,令消費者苦不堪言。近年來,鉆法律法規(guī)的空子坑人騙錢,已成為一些中介公司的“生財之道”;操作不規(guī)范、經營不誠信,更是許多中介機構的通病。“黑職介”、“黑房介”、“黑婚介”的大量存在,不僅給中介行業(yè)抹了黑,也使消費者的心里蒙上了陰影;一些“黑中介”卷款而逃,更降低了中介行業(yè)的社會信譽度。目前許多消費者的心態(tài)是:能不找中介就不找。“黑中介”經營者的心態(tài)則是,“你不找有人找”,“騙一個算一個”,結果是吃虧上當?shù)南M者接連不斷,對中介機構的投訴逐年上升。
“黑中介”坑人騙錢現(xiàn)象的長期存在,折射出社會的誠信危機,同時暴露出政府部門對中介機構監(jiān)管上、法律對其經營行為制約上的乏力。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差、過高的維權成本迫使消費者不得不放棄維權,也使“黑中介”得以生存。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介在市場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市場經濟而言,誠信是基石,法律是保障。如果說中介是架在供需雙方之間的一座橋梁,那么,沒有基石、缺少保障的橋無疑是危橋。只有砌牢基石,構筑保障,才可能讓中介之橋轉危為安。(編輯:李旭波)
作者:人民日報趙蓓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