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山威力、萬家樂等家電品牌退出市場,許多消費者突然發現自家的產品壞了找不到廠家、特約維修店也不搭理他們了。順德一位讀者鐘先生向記者反映,他4年前買的威力洗衣機最近出了問題,由于保修期5年還沒到,于是他聯系到保修卡上指定的特約維修店,但他被告知中山威力公司已經不復存在,威力與維修店的簽約也已終止,他們不再提供該產品的免費維修服務。
鐘先生這種遭遇并不鮮見,隨著家電產業的洗牌,包括一些大品牌也在消失,有些維修網點跟著撤銷,尚在的維修點也“不認賬”。然而,消費者手里拿著的是還未過期的保修卡,他們自然不愿付冤枉錢。那么此類責任該由誰負呢?
廠家關停并轉“三包”即行終止
早在去年10月28日,科龍成功并購中山威力,成立了新的科龍威力電器有限公司。按道理,新公司應該承擔威力之前所承諾的“三包”服務,但記者致電科龍電器有限公司時,卻被告知中山威力與科龍威力是兩個不相干的廠家,當然沒有“包修”他人產品的義務。科龍電器維修店的工作人員承認科龍收購威力的事實,但收購時雙方已簽訂協議,約定科龍對中山威力的產品不具有免費維修的責任。維修店可以協助顧客維修產品,但必須收費。
隨后,記者通過114查詢,仍然能找到中山威力洗衣機特約維修店的電話。工作人員的說法與科龍一致,中山威力與其簽約至2003年已終止,況且廠家早已不存在,合同自動終止,威力洗衣機已不能“三包”。
“誰經銷誰負責”現實中行不通
鐘先生在維修店“碰壁”后,找回當時賣威力洗衣機的經銷商,還是遭到拒絕。經銷商說,他們只承擔很少部分的維修指導服務,維修的主要責任應該落在生產廠家身上。
中國家電維修協會一位負責人也承認該觀點。他指出,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售后服務和質量問題是“誰經銷,誰負責”,但目前很難落實。很多企業常與地方電器維修商簽約,但這些維修商提供的服務往往不能滿足需求,一旦生產企業破產,其與維修商的合同就可能自動終止,維修商也拒絕再提供任何服務。
廣州市消委會宣傳指導部主任陳才興認為,產品“三包”是企業的義務,科龍作為威力的“新東家”,有義務還清威力的“債權債務”。廣東人民時代律師事務所何國瑜律師也指出,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廠家合并,在清理債權債務時,應解決好合同的承接問題,做好售后決策按照合并約定辦事,但不能侵犯消費者的權益。否則消費者可以向商家提出上訴,要求賠償。(編輯:李旭波)
作者:羊城晚報陳曉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