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家外貿公司的黃先生是一家理發店的會員,春節期間當他持會員卡去該店理發時,卻發現價格上漲了10元。雖然經過交涉,理發店老板同意按原價收費,但服務態度變得很惡劣,黃先生也沒了理發的心情,只好換到別家,手中的會員卡也就成了難處理的燙手“山芋”。
黃先生的遭遇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如今“會員制”消費已漸成時尚,大到高檔健身俱
樂部、豪華美容美發中心,小到洗澡堂、洗車行,商家都在推行各式各樣的“會員卡”———消費者預繳一筆錢,購買一張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的“會員卡”,便可在以后的消費中享受程度不等的折扣優惠,每次消費的費用則在“會員卡”的預付金額中扣除。然而,這種新的消費模式卻成為一些不法商家斂財的手段。往往辦卡之前,經營者說得天花亂墜,一旦辦好卡,得到的卻是另一種待遇。還有的商家會單方提高服務價格,降低服務質量,引起消費糾紛。一些商家甚至惡意卷款潛逃,購買了“會員卡”的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霉。
據安徽省消費者協會秘書長張純介紹,部分商家誠信缺失是導致“會員制”消費糾紛頻發的重要原因。消費者花錢購買“會員卡”,但關于雙方的責、權、利等具體內容,商家通常不提供規范的文本合同,也不簽訂帶有格式條款性質的合同書,“會員卡”上通常還要加一句“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借以減輕或逃避應承擔的責任。另一方面,消費者保護部門在處理“會員制”消費引發的投訴時,由于缺少針對性較強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只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帶有普遍性的法律,調解難度比較大。
安徽省消協投訴部的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進行“會員制”消費時,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選擇知名度高、信譽度好的商家,同時明確退會、退卡的途徑與方法,避免誤入不法商家設置的圈套。辦理會員卡時,要認真閱讀有關規則,詳細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避免一次投入過高,承擔風險過大。保留章程、協議、發票等相關證據,發生問題及時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