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從正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獲悉,我國制造業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的91.2%,接納外商實際直接投資額約占全部外商投資額的70%。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制造業快速增長,其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強大的國內需求,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國際產業的轉移。我國制造業在GDP里所占的比重一直較高,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產業和國民經濟重要的組
成部分。
當前,我國制造業主要面臨以下3個問題:
一是制造業還要積極地承接世界制造業的轉移,要堅持對外開放,我國必須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去。
二是為了接收世界制造業的轉移,要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努力加強研發力量,努力提高集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我國制造業從中、低端產品加工廠轉為世界制造業中心之一。
三是人才。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進步主要靠創新,創新的載體是人才,因此要以工程項目帶動科技進步,培養從設計、制造工藝到操作、管理的各類、各級優秀人才。但是,對外國投資者來說,目前中國最有吸引力的領域仍然是制造業。為了爭奪市場,跨國公司在中國70%的投資都流入制造業領域。
其中,IT制造業是外商投資最為集中的部門。報告估計,投資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資金占制造業外商投資的15%,而且這一勢頭仍在繼續。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2003年電子信息產業共有外商投資企業4026個,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23%,但其完成的銷售收入和出口額則分別占全行業的67.5%和82.7%。2003年,全行業出口約1421億美元,出口依存度達到62.5%。
同時,汽車制造業豐厚的利潤也吸引了大量外資。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率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分析,2003年美國通用在中國的生產量僅占其全球產量的3%,但是創造的利潤卻相當于全球的25%,該公司在華企業的稅前銷售利潤超過了20%,遠遠高于世界汽車產業平均5%的水平。
此外,外商投資還高度集中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中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具有比較優勢,外商投資高度集中于這些行業,資本存量所占比重明顯高于其在制造業的平均水平。但企業投資目的大多為追求低成本,出口傾向明顯。2003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值占其工業產值(現價)的比重將近46%,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比例更高。
作者:劉羊旸 張曉松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