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在北京發(fā)布了對2005年全國電力形勢的預測,該預測總體認為,今年電力緊張形勢會比去年有所緩解,但是供需形勢依舊緊張。
電力供應預計
2005年全國新增發(fā)電裝機有望達到7000萬千瓦。全國將投產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
5000公里左右、變電容量約14000萬千伏安,電網發(fā)展步伐明顯加快,將為提高電網供應能力、提高電力電量調劑能力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2005年全國預計增加發(fā)電用煤需求約1億噸。產能不足、電煤價格上漲過快、電煤質量明顯下降以及煤炭運輸瓶頸約束等因素使火電的燃料供求矛盾更為突出。2005年“全國重點煤炭產運需銜接會”上實際簽訂的供需合同價格漲幅大大突破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電煤價格指導意見。價格、運力、資源和生產能力問題將成為制約2005年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的主要因素。
據有關部門預測,2005年主要河流來水預報依然為平水偏枯或平水年,除了三峽外,水電發(fā)電量增發(fā)有限。
電力需求預計
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發(fā)展趨勢、宏觀調控措施效果、重點工業(yè)發(fā)展勢頭、需求側管理措施實施及電價改革等影響因素,預計2005年全國電力需求增長率為13%左右,用電量將達到24560億千瓦時左右,較2004年增長2825億千瓦時左右。其中,西北、南方、華東電網地區(qū)總體用電增長仍處于領先地位,增長率分別約為14.8%、14.4%、14.3%;華中電網地區(qū)、東北電網地區(qū)增長相對較慢,但仍可達到10%以上。
電力供需形勢預計
對全國2005年總體電力供需形勢的綜合判斷為:2005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依然緊張,若電煤不出現大問題,電力供需形勢較2004年有所緩解。全國最大電力缺口出現在三季度,總計約2000萬—2500萬千瓦。考慮到水電站來水、氣候、電煤供應以及一些設備非計劃停運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電力供應形勢在一些地區(qū)、一些時段有可能仍會出現嚴峻局面。
華東、南方、華北等地夏季電力供需形勢依然比較緊張,南方、華中等地冬季枯水期供需形勢也較為緊張,其他地區(qū)基本平衡或偏緊。各區(qū)域電網具體情況如下:
東北電網地區(qū)由于近年來新增電源容量有限,加之聯(lián)絡線的輸送能力約束,“南緊北松”的局面仍然存在,黑龍江仍然富裕,吉林基本平衡,遼寧趨于緊張,在冬季負荷高峰時有一定缺口,大致在30萬—60萬千瓦。
華北電網地區(qū)除山東、京津唐基本平衡外,其他地區(qū)均存在一定的電力缺口。迎峰度夏期間,大致缺口300萬千瓦;冬季基本平衡偏緊;第一、第二季度大致缺口100萬千瓦左右。河北南網、山西、蒙西電網在迎峰度夏期間最大電力缺口可達30、150、140萬千瓦左右,第四季度將處于基本平衡、略有缺口狀態(tài)。京津唐、山東電網雖然基本平衡,但備用率較低,如果電煤供應出現問題,也可能出現缺口。
華東電網地區(qū)由于上半年投產容量有限,第一季度仍存在300萬—500萬千瓦左右的電力缺口;第二季度缺口大致為350萬—550萬千瓦;迎峰度夏期間最大電力缺口將達到1100萬—1400萬千瓦;第四季度在網省間電力合理交換的情況下,供需基本平衡。浙江、江蘇供需形勢依然最為緊張,最大電力缺口分別為500和400萬千瓦左右;上海、安徽和福建電力缺額分別為140、120、70萬千瓦。
華中電網地區(qū)省間供需狀況不均衡,在充分發(fā)揮省間電力電量交換、季節(jié)性電力電量置換的情況下,總體電力供需存在少量缺口,在第一季度、夏季負荷高峰期間和四季度枯水期均存在100萬千瓦左右的電力缺額。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在全年的電力供需基本平衡,但備用很低,受電煤供應、來水影響較大,局部時段略顯緊張。四川在一季度、四季度緊張,存在缺口50萬—80萬千瓦,豐水季水電有富裕;而重慶在三季度存在電力缺口100萬千瓦左右。
西北電網地區(qū)如果今年水情轉好,電力供需形勢將明顯緩解。第一、四季度存在一定缺口,最大可能在150萬千瓦左右。陜西、新疆主網全年電力電量可以平衡,但電煤供應仍然是影響陜西供需形勢的重要因素。甘肅在一季度存在缺口80萬千瓦左右;青海在一季度和四季度最大缺口在90萬千瓦左右。寧夏由于同主網聯(lián)系較薄弱,省間互送容量有限,在迎峰度夏期間存在50萬—70萬千瓦的缺口。
南方電網地區(qū)除海南基本平衡外,其他四省(區(qū))的電力供需形勢仍比較嚴峻。特別是第二季度缺口最大,大致為700萬—800萬千瓦;迎峰度夏期間的缺額下降為500萬—600萬千瓦。廣東全年最大電力缺口出現在4月份,可達到500萬—550萬千瓦;受來水影響,廣西全年最大電力缺口出現在2月份,大致為100萬千瓦左右;貴州冬季存在缺口100萬—150萬千瓦;云南在迎峰度夏期間和第四季度均存在缺口100萬千瓦左右。(編輯:李旭波)
作者:人民日報張小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