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讓追求高品質成為習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08:55 中國質量報

  提到質量管理,很多人會一下子聯想到ISO9000等所謂的質量認證體系,而對世界經濟頗有研究的季鑄教授卻提出了一種嶄新的質量管理理念,即綠色的、人文的品質管理理念。全球化視角看質量管理

  季鑄教授分析了中國企業國際化在質量管理方面的現狀和存在問題。他認為,中國企業對于質量管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強調產品質量符合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的淺層次上。而在經
濟全球化的今天,單純認為只要所生產的產品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就是“好”產品的想法已遠遠落伍于市場競爭的要求了。“好”產品的質量要求應該包括兩個層面:符合相關質量標準是最基本的層面,也是必要前提;而產品的生產設計、售后服務等產品中蘊涵的附加值才是對好產品的更進一步的要求。

  我國絕大多數的企業并沒有樹立一種全球化的競爭意識,沒有用一種更高的視角來看待質量管理問題。想要在咄咄逼人的外企叢林中站穩腳跟,我國企業必須培養品牌觀念,以品牌取勝,靠品牌增加產品價值,以品牌為核心競爭力。

  季教授還拿桌上的宜家水杯打比方,“杯子的功用是盛水,如果按照這一標準,只要生產出不漏水的水杯就行了,而這個杯子只能賣1元。但如果是以品牌的高標準來要求,生產出設計精美、帶有人文色彩的杯子,它就能賣到5元。有實力的大企業應當向這個目標努力,因為品牌象征了一種身份、一種品位,這自然會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他還尖銳指出,“我國企業生產在數量上早已過剩,在產品質量標準方面,還處于不斷努力中;而在品質乃至品牌方面,我們的成績幾乎是零。”

  季教授還強調,在鼓勵企業發展自己品牌的同時,不可一蹴而就、過分苛求,而應根據企業自身經濟實力和發展特點,有分別地、有步驟地進行。技術并非是最短那塊板

  有人說:與跨國公司相比,中國企業最短的一塊板是“核心技術”,而這恰是跨國公司揉搓中國對手的一張硬牌。對于這一說法,季教授并不贊成。他認為已經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的弱勢并不在技術方面。首先,現代企業已普遍采用標準化生產,這使得大家所生產的產品的技術含量所差無幾;其次,在經濟交流越來越頻繁的今天,中國企業頻頻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已經實現了高度的技術共享。

  既然技術問題并非中國企業的硬傷,那么真正制約我們競爭力的因素又是哪些呢?季教授指出,企業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即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中國企業欠缺的正是管理創新和市場創新。可口可樂、麥當勞這些成功企業靠的就是嚴格的管理制度、不斷開拓和占有市場的能力以及優秀的企業文化。要解決這些難題,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觀念—制度—習慣

  季教授針對中國企業在管理和市場開拓上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實現品質管理升級的一條必由之路,即樹立品質觀念———形成制度約束———培養社會習慣。就企業內部來說,一方面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可靠的質量檢測體系和產品及售后服務監督管理體系,從硬性指標上保證產品及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還要樹立和培養先進的、與國際接軌的品質管理意識,追求綠色的環保標準和可持續發展的品質觀念。由于觀念意識上的轉變是最難又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必須做好。

  企業管理國際化,對中國而言,不僅僅指企業管理體系和制度的國際化,同樣需要轉變管理手段和職能以適應國際化浪潮的,還有中國政府。就政府而言,為本國企業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和政策支持是自然的事情,但如果是過于保護、過于干涉市場,從根本上會損害企業的發展潛力。發展就高不就低,政府應加快改革原有管理體制,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提供良性的成長環境。

  以上兩點都是短期的整改目標。從長期來看,我們要著力解決的是如何形成良好的社會文明和習慣的問題。品質是社會文明的標志,在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里,人們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追求高品質的觀念意識。正因為品質觀念深入人心,人們不會去生產也不屑于購買假冒偽劣商品,這才是提高品質管理的重中之重。季教授還提出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要依靠對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培養和教育。是的,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在我們這些優秀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中國企業的前景會如季教授所言:跨國公司又奈我們何!

  作者:實習生 于婕

  (來源:本站原創)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水藍幸福
海螺愛情精彩圖片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