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是遼寧省的農業大市,去年政策好、靠科學、人努力、天幫忙,莊稼‘高了一頭,深了一色,粗了一圈’,糧食生產達到創紀錄的32億公斤。”到北京參加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鐵嶺市委書記李文科興致勃勃地向本報記者介紹道。他說:“鐵嶺市75%以上人口在農村,要想富裕農民,必須提高農民素質。在一定意義上,我認為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化、產業化,在于提高農民自身的素質,進而構建和諧社會,加快奔小康的步伐。現在農村基層干部只有‘宣傳權、教育權、兩手攥空拳;不管錢、不管物
,管堆統計數’。這種狀況不利于進一步深化發展農業,引導農民致富。鐵嶺的未來希望在調整,核心在科技,關鍵在項目,根本在投入。”
“目前我國農業總量很大,但農產品加工率太低;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少,但精深加工企業鳳毛麟角。這些都不利于提升我國農產品綜合競爭力,擴大農民增收空間。從這個角度說,傳統的、初級的農業生產經營,也是對農業資源的浪費。我國農業迫切需要轉變增長方式,加大農產品加工的廣度和深度,加快農業工業化進程,延長農業生產鏈條,走集約農業之路。”李文科認為,提升我國農產品綜合競爭力,首先要提高農產品質量,在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調準、調優、調高。扶持做大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的產業和產品,形成有規模、有質量的生產基地。其次,要發揮公共財政功能,努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要抓住國家對糧食主產區重點扶持的機遇,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及個人向農業投資,扶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稅收政策和金融服務方面提供優惠。
李文科認為,鐵嶺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道路。農產品深加工要在品牌上、市場上下功夫,要不斷加大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農業地區的鐵嶺,必須要跳出農業干農業,圍繞加工辦農業,圍繞產后抓農業,走出一條反彈琵琶的路子,來發展農村經濟。要在農產品的加工上做文章,必須用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策劃農業。因為發展工業有項目、有論證、有科技投入,包括市場開發、品牌開發都是如此,對農業來講,也應該走出一條產業化經營、工廠化生產、項目化運作、市場化營銷、科學化武裝、社會化服務的新路子。
李文科熱情洋溢地說:“給鐵嶺一分關注,鐵嶺會給你十分驚喜,鐵嶺是個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地方。”他表示,今后鐵嶺市將立足于服務沈陽等周邊大、中城市,努力建設成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編輯:李旭波)
作者:中國消費者報孫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