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一大早,在山東省壽光市務工的沂南縣農民李萱堂路過壽光市蔬菜批發市場時發現,往常這個時間并不繁忙的批發市場突然熱鬧起來。一輛輛寫著某某企業某某產品的宣傳車紛紛進入市場,宣傳標牌上寫的產品名稱都是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市場上彩帶飄飄、彩球飛舞。不遠處一個簡易的臺子后面,質量技監局工作人員正拉起一道橫幅,上面寫著:“山東省農資打假下鄉集中行動啟動儀式”一行大字。同樣在壽光務工、同樣在3月10日早晨趕到這個市場的還有泗水縣星村鎮農民溫棟。他是兩天前在《濰坊日報》上看到質量
技監局將在3·15前后免費為農民檢測生產資料的報道后,打電話到壽光市質量技監局時,知道當天有活動的。
在半個小時的啟動儀式上,李萱堂、溫棟認認真真地聽著幾位領導的講話。當聽到從3月10日到4月10日這一個月間,質量技監部門將免費為農民檢測生產資料,并在備耕、春耕、秋播和秋收前組織工作人員“進百村、入百戶、抽百樣”時,他們念叨著,要打個電話或寫封信,把這個消息告訴家里。趁其中兩位領導講話的暫短空當,他們興致勃勃地指著手里的一堆資料,尤其是《農資產品識假辨假須知》、《質檢機構簡介》對記者說,要把這些資料寄回家里,有了這些資料,家里人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使用的農資產品是真是假,也知道買了假農資找哪個部門去投訴。
壽光市西玉村的蔬菜種植戶劉茂華、宋愛云夫婦并沒有參加批發市場上的活動。他們雖不是當地的蔬菜種植大戶,但質量技監局的人每年都要到他們的大棚來幾次,或是農膜,或是化肥,或是農藥、農機具,每次都抽查一兩種農資產品回去免費檢測。宋愛云說,原來他們買農資時,還有僥幸心理,愛買便宜的。這幾年,質量技監局的人給他們講了很多道理,他們買的都是名牌產品了。“聽說檢測一次就要花費好幾百元,咱得自覺點,不能總讓人家給免費檢測了。”宋愛云或許還不知道,他們家兩年前就被選為壽光市質量技監局農資產品質量跟蹤的一個點。這樣的點每個村子都有,一旦他們家的農資產品不存在任何問題時,質量技監督局就該選擇可能存在問題的農戶了。
“一旦懷疑使用的農資產品質量,如果不是免費檢測,你們會自己出檢測費檢測嗎?”“會的。”宋愛云毫不遲疑地回答,“就是花個千八百元也會去檢測。”她的理由是,一旦檢測出質量問題,可以找商家索賠,就是弄到打官司的地步,也有個證據。
但是,像劉茂華、宋愛云這樣“覺悟”的農民,即使在壽光市這個全國知名的蔬菜產地也不是大多數。記者在西玉村和幾位農民談到農資產品的質量問題時,發現像宋愛云一樣不貪便宜而買名牌產品,懷疑有問題就去質檢部門檢測的也僅僅有一半左右。有的還認為,他們使用過的化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并不是質量問題。
“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就是質量問題。”濰坊市質量技監局副局長李洪亮說:“農民的這種模糊的甚至錯誤的認識還很普遍,這使我們深感農資打假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進入備耕、春耕以來,各地方質量技監部門紛紛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農資打假下鄉”活動。在壽光市舉行的山東省“農資打假下鄉”活動啟動儀式以及記者在活動現場的所見所聞,只是國家質檢總局部署的全國范圍內“農資打假下鄉”活動的一個縮影。
2005年1月1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關于2005年深入開展農資專項打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抓住春耕農忙時組織開展進百村、入百戶、抽百樣的“農資打假下鄉”活動。要求各地質檢部門以農民投訴多、農資質量問題多的地區為重點,選擇100個村莊作為農資質量跟蹤點,組織執法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進行服務。
作者:本報記者 徐 風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