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拖拉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短途運輸工具,農用車自20世紀70年代誕生以來,在國家幾乎沒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完全按照市場規則發展,目前已經進入穩步成長期。據悉,我國農用車近幾年產銷量有所下降,但是仍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我國有3億多農戶,據保守估計全國農用車擁有量大約在2000萬臺以上,平均每15戶農戶擁有一輛農用車,而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中發生的勞動量50%是靠運輸完
成的。如果農村運輸和城鄉之間的農產品流通要實現機械化,初步測算應達到每5個農戶一輛農用車的水平。因此,在未來10至15年,農用車社會保有量將有可能增加3倍,即達到6000萬輛的規模,市場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我國加入WTO后,農機產品已經獲得進入世界市場的“通行證”。在經濟發展水平與我國相當以及低于我國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中,我國農用車與發達國家產品相比,有巨大的比較優勢。即使是在發達國家市場,我國農用車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而外國同類產品很難與我國農用車相抗衡,不會對我國農用車造成沖擊。
有關專家認為,我國目前農用車發展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是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農用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迫使企業競相降價,使農用車成了微利產品。主導廠家采取增加和改善配置來穩定市場價格,即增質不增價,增加美觀度不加價等促銷方式,使產品售價接近成本價。因此企業只能依靠其品牌的知名度、質量的穩定性及完善的售后服務來占領市場,讓購機者真正得到實惠。從近幾年銷售前10名的企業看,購買集中度逐年提高(四輪車集中度高達63.95%,三輪車高達95.76%),集團優勢逐步顯現。經過幾年的市場重新洗牌,最終將形成4至6個大型企業集團,完成行業新的整合與重組。
其次是市場熱點正在轉移。農用車的消費主體是農民,其消費市場與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緊密關聯。隨著中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駕著農用車奔小康將是主要選擇之一。加之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我國加入WTO后,國家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業的財政投入,西部地區將成為農用車市場增長的亮點,因而農用車發展空間將非常廣闊,并且中心將轉向西部。
再次是產品結構多元化。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農民對農用車需求的多樣化,這種市場需求引發農用車產品結構的多元化。加入WTO后,我國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花卉業比較優勢明顯。各地區經濟發展圍繞優勢產業提升其資本的有機構成,并將這種舉動變成政府的政策支持,從而加速有關產業的發展,這將導致農用車為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而向多功能變型車、專用車方向發展,個性化農用車需求會不斷升溫。
最后是要求產品質量技術性能高。隨著用戶對產品要求的日益提高,農用車的可靠性、耐久性等指標亟待提高。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對產品進行優化設計,以提高其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和經濟性。提高發動機、行走系統、懸掛系統是關鍵問題。國家已出臺了農用車環保標準。是否符合環保要求,外觀質量、外形是否具有個性和時代感,都將成為購車者選擇的重要依據。
作者:石志勇 黃會清 朱建軍
。▉碓矗罕菊驹瓌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