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劣次品導致中國景泰藍價格整體下滑;假貨充斥民間收藏;天價圓明園門環真偽起爭議。近年來火爆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背后,涌動著一股假貨暗流。假貨到底對中國藝術品市場危害有多大?如何才能制止假藝術品泛濫?時近3·15之際,記者采訪了我國工美行業和收藏界的資深人士,他們向記者透露了其中的隱情。
中國景泰藍流淚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是景泰藍制作的大師,說起假冒偽劣的景泰藍制品帶來的危害,他給記者講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真實故事。幾年前張同祿到國外參觀訪問,認識了一位德國燈具廠的老板,他們生產的部分臺燈是以中國出口的景泰藍為燈座的,在交談中張同祿發現這個老板對中國的景泰藍工藝并不看好,他對張同祿說中國的景泰藍很漂亮,但是它會“流淚”,不適合做燈座。景泰藍怎么會“流淚”?張同祿看過他引進的景泰藍燈座后恍然大悟。原來這批燈座并不是正規生產廠家生產的產品,質量不過關,燈座上有崩瓷和砂眼(景泰藍上不光滑的表面)的地方就用蠟來填補,用作燈座時蠟受不了燈泡的高溫照射自然就化了,外國老板還以為景泰藍會“流淚”。張同祿告訴記者當時看到熔化的蠟一滴滴流下,自己的心同時也在流淚。一批質量不過關的偽劣產品讓外國人誤以為在中國具有悠久傳統,享有盛譽的精美工藝品景泰藍不過如此,一錢不值,這讓他感到十分痛心。據了解,現在生產景泰藍的廠家多如牛毛,這些廠家其實就是農村簡易的手工作坊,僅知道生產景泰藍的幾道工序就敢投入生產,成批量地制造假冒偽劣景泰藍產品,由于參與人多并使用機器制造,大量的假冒偽劣景泰藍制品流入市場。張同祿告訴記者,他在河北某地農村就見過一戶農家簡陋的制作車間,工人在昏黃的燈光下進行生產,墻壁上和燈泡上沾滿厚厚的灰塵,工人打個噴嚏,塵土紛紛落在剛剛上了釉的花瓶上,等顏色凝固,灰塵就在瓶身上形成許多砂眼,經過打磨拋光表面還不是很光滑。由于真正的景泰藍工藝品全靠手工完成,稍有瑕疵就得毀掉重做,正是慢工出細活,但這樣成本就比較高。有的消費者在看到真假兩個景泰藍花瓶時,往往被比真正景泰藍低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格蒙住了眼睛,在不注意兩者細節上的差別而買了偽劣產品。殊不知在占了價錢上的小便宜的同時,失掉的是欣賞那份精致的制作技藝時的情趣。優質工藝品將有統一商標說起消費者對工藝品不再信任這一現象,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的副會長陳令堃的聲音提高了八度,他激動地告訴記者,工美行業玉雕、漆雕等各個門類都存在著這種現象,景泰藍行業受害最深。那些小規模手工作坊根本沒有國家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在制作上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抄襲大師創作的造型、圖案,大批量進行生產,獲得高額利潤。一件景泰藍藝術品的制作周期是三個月,而那些假冒偽劣的仿制品一天就能完工。消費者對充斥街頭地攤的劣品失去了信心,傾注了大師們無數心血的藝術品也一并受到牽連。陳令堃告訴記者,目前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正準備為他們行業內各種藝術門類的專業生產企業和大師們的作品申請統一的專利商標,商標樣式正在設計過程中。到時消費者根據有無商標就可以判斷一件作品的真偽了。(編輯:盛秀華)
作者:北京娛樂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