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自己扔掉的破皮鞋,有可能在經過一系列化工程序之后變成人造蛋白,最終化為“牛奶”的一部分嗎?
一年前,阜陽假奶粉事件震驚全國。而今天,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用五花八門的造假原料生產的“人造牛奶”,正泛濫華北大地;其中僅在山東省,就至少有200余家假牛奶廠,主要集中在聊城、淄博、泰安、東營和棗莊等地。
2月28日,本刊記者赴實地調查。化學牛奶?
在華北一些縣市的郊區,要找到知情人士所說的“假牛奶”可謂輕而易舉。這些產品的外包裝幾乎都克隆了“伊利”、“蒙牛”、“光明”等知名品牌,一般都煞費苦心地取名為“伊俐”、“伊純”、“蒙俐”、“蒙奶”、“蒙古牛奶”等類似名稱,有一種甚至就叫“蒙人”,讓人感覺哭笑不得。“淄博市賦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蒙奶”牌“純鮮奶”和“淄博市康達九元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純牛奶”,是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的兩個牌子。其中,“蒙奶”完全照搬了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宇航員與奧運健兒的廣告圖像,只是把運動員的頭發稍稍“染黃”了一些。
這些“假牛奶”的外包裝上多寫有“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會員單位專業制造”的字樣,其實多是一些含乳飲料。更為令人氣憤的是,許多此類含乳飲料都竭力標明自己是“100%純鮮奶”,誤導消費者。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不折不扣的假牛奶。
我們借助一家大型正規奶廠的檢驗設備,對買來的“蒙奶”牌高鈣純鮮奶和康達產的“純牛奶”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賦康的“蒙奶”蛋白含量只有0.5%左右,脂肪含量只有0.3%左右。而康達的純牛奶,蛋白含量只有0.55%,且干物質檢測不出來。技術人員說,這就意味著所謂的純牛奶極有可能是水!
賦康食品有限公司與康達九元食品有限公司均在淄博市臨淄區,3月2日,我們決定冒雪趕往淄博,一探究竟。暗訪造假
臨淄區朱臺鎮西單村距淄博市區半個小時車程。在西單村頭路邊,我們找到了這兩家企業,廠區都是大門緊閉,看不出任何生產的痕跡。
西單村的村民說,他們的孩子從不飲用這幾家廠的乳制品。村頭有個奶牛場,牛奶也很少賣給這幾家廠。“春節后幾家廠都停產了,上面好像查處過。”一個老漢介紹。
這天下午,記者以代理商的身份出現,與“賦康”和“康達”分別有過一段有趣的談話。
“康達”:一個女人介紹說康達的產品銷路非常好。“我們的牛奶是用奶粉調配的。你要13元的那種,產品當然不符合國家規定……但你不要怕,我們的證件都是齊全的。”
好不容易接通“賦康”的銷售熱線,對方也是一個女人。聽說我們想代理產品,女人欣然告訴了總經理單某的手機號碼。
單某說:“我們的產品都在15元以下,從7元到15元有十五六種產品。……農村市場很暢銷。有兩種產品是奶,其余都是含乳飲料,只不過奶的含量不一樣而已。蒙奶是純牛奶,給你8元一箱,不能再便宜了……”“包裝和蒙牛一樣,會不會出事?”
“出什么事?不可能!蒙牛又沒有注冊宇航員的商標,不要擔心。這個呢,看上去是像,其實是有區別的,我們把他們廣告上的人頭換過,頭發、眼睛都不一樣。”“我們證件都是全的。產品全山東都有,從來都沒有出過事。啊呀,我跟你實說,現在,在我們這里不用蒙古、蒙奶這些字就銷不好。”
問到有什么證件?單老板有些不耐煩了,“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還有……啊呀,反正你不用擔心,我們的手續都是齊全的。做生意謹慎是應該的,但你不要怕。”
熟知當地情況的業內人士告訴我們,頭一回和他們做生意,他們是絕不會帶你進生產車間的。第二天,我們提著“賦康”與“康達”的產品走進淄博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監督與法制科科長邵磊說,春節前淄博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曾展開了幾次突擊整頓活動,有力打擊了一些不法廠商。
在淄博市郊的兩個大倉庫,我們見到了質量監督局在最近一次執法行動中查封的一萬多箱劣質“純鮮奶”,堆積如山,其中90%源自“賦康”。內幕揭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指出,全國注冊登記的乳制品廠有1600多家,其中山東省就有150家,但山東省投資總額超兩億元的乳制品廠只有淄博的得益乳業、東營的凱銀乳業等少數幾家。
他說:“山東省沒有注冊登記,正在生產偽劣牛奶產品的企業至少有500家左右。”這些企業多是家庭作坊式的,一口殺菌池、一個熱水爐、一臺配料機、一臺灌裝機,加上兩三名工人就可“上馬”,總投資不過幾萬元。這些小作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夜里偷偷生產,很難整治。質監局有關人士證實,“賦康”等企業生產設備簡陋,一些企業甚至沒有技術人員。
執法人員突擊檢查臨淄區一家生產“伊純”奶的企業時發現,廠里只有簡單的攪拌機、灌裝機,成品就堆在滿是臟水的地上。
既然這些企業不具備乳制品的生產條件,為何不予取締?據說,“賦康”等企業畢竟有一些生產設備,雖與乳制品生產要求相去甚遠,但他們有營業執照和臨時衛生許可證,質量技監局沒有取締權。我們發現生產假牛奶的企業很多都有營業執照,而且大多是在政府眼皮底下進行生產的。
該地區一家正規奶廠的負責人抱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似乎只要申請就批準,根本不看企業的生產能力。她說,工商部門輕易就給營業執照,而一些部門的檢查也有“看人看錢不看貨”的現象。
“食品生產是一個良心買賣,不能全指望質量技監、工商部門,還得看生產商的良心。一些部門不到中午11時,不會通知我們要來檢查,每次吃完午飯還要帶一些禮品走。在這樣的工作作風下,小作坊的產品能輕易拿到過關證明就不足為奇了。”
據業內人士介紹,山東的情況似乎并非個案,在河南、河北、福建、山西、東北三省……都已經發現了假牛奶的蹤跡。
作者:摘自3月9日《新民周刊》楊 江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