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王秦平對“我國是一個假冒名牌大國的說法”予以了否定,他認為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雖然確實存在假冒名牌的問題,但不能就此認為我們是“假冒名牌的大國”。
“假冒名牌大國”這樣的說法不妥帖
對我國是“假冒名牌大國”的說法,王秦平表示,“我覺得這樣的說法不夠妥帖,因為假冒名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國確實也有這樣的問題,但不能就說我們是假冒名牌的大國”。他解釋說,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很多企業為世界名牌產品作加工。進行來料加工或者是貼牌生產時,可能會多買一些原材料。名牌企業要夠了訂購數量后,剩余的產品工廠可能就以成本價或比成本略高的價格出售。這樣我國就有了很多價格低的世界名牌產品,也就形成了“假冒名牌”的客觀事實。這種情況是由于大家對知識產權的尊重、法制意識還不夠的表現。經過有關部門不斷治理,這種現象會得到根本的改變。
阜陽奶粉事件 沒料到出這么大問題
王秦平在談到去年的阜陽奶粉事件時一臉凝重,因為國家一直對奶制品生產廠和奶粉生產廠進行嚴格的管理,特別是對嬰兒奶粉。“沒料到這個問題會集中出現,而且持續很長時間。”王秦平坦陳確實沒有料到會出這么嚴重的問題。阜陽奶粉事件后,監察部對生產奶粉的所有企業進行了檢查,全國有70多個質檢系統的工作人員被處理。
假冒偽劣屢禁不止 罰款限額削弱執法力度
對于假冒偽劣產品為何屢禁不止,王秦平認為,這與政府打擊力度不夠有關。“大家很恨這種人,老希望我們把這些人槍斃了,或者罰款罰得他傾家蕩產,讓他誰也不敢干。但我們執法時必須依據《行政處罰法》,它給予行政處罰的最大的權力就是罰款3萬元。”另外《產品質量法》規定,對制假售假罰款是其收益的三到五倍,而制假售假者往往不記賬,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作為政府工作人員還是要按照法律辦事。
王秦平稱,國家質檢總局已經多次向人大提出過修改有關處罰的法律規定,加大處罰力度。
免檢產品 免檢并非免去檢查
另外,王秦平特意解釋了免檢產品的含義。他說,免檢產品并不是免去國家監督檢查。因產品在流通中常被地方和行業反復地檢查,免檢產品就是希望各地方各部門,不要再重復檢查了,如有問題以國家質量檢查總局為準。(編輯:盛秀華)
作者:京華時報唐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