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重要話題。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政府突出抓好的三方面工作之一,就是著力建設和諧社會。代表、委員們對此深表贊同。他們認為,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講法治,講誠信。許多人的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近年來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他們認為,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違反法律法規,不法生產廠商無信無行地造假制劣,其結果是因猜忌貨物真偽而離間人際關系,誠信缺失,友愛無存。假冒偽劣的存在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
質障礙。食品打假安民生
“阜陽劣質奶粉”、“廣州散裝假酒”、“四川毒泡菜”……,接二連三的食品質量安全事故,令老百姓人心惶惶。雖然2004年的食品打假工作卓有成效,但是時有發生的因假冒偽劣而引起的食品質量安全事故依然在老百姓心頭積壓了一片陰影。
正因如此,食品質量安全成為代表和委員們共同關注的話題。他們提出,著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而假冒偽劣不除,特別是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質量事故時有發生,對建立全社會誠信友愛的氛圍構成極大危害。
舒安娜委員告訴記者,她在提案中就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監管發布制度。希望國家有關部門選擇群眾比較關注的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定期向社會進行公布,使群眾對這些食品的安全狀況有所了解,便于購買,并且把這種制度堅持下去。建立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和預警體系,并把這項工作作為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去做,才能使老百姓充分享受和諧社會的溫馨美好。
令代表、委員們感到滿意的是,在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各有關部門按照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要求,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創建了全國農產品標準化綜合示范區;實施“三綠工程”,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實施15大類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對農產品認證有效性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實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連鎖經營、直銷經營,監控重點食品專營市場;實施“食品安全行動計劃”,加快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同時,國家開展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但是面對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我們同時不得不承認,離建立和諧社會對我們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我們還有更多的、更復雜的、更艱巨的工作要去做,食品打假,是一場任重而道遠的持久戰。農資打假護三農
農資產品事涉“三農”,假冒偽劣農資直接損害到了農民兄弟的利益,他們對此有切膚之痛。對這一點,政協委員王翔深有感觸。王翔委員曾經做過農資農貿市場投資,并對農資質量問題進行過詳細的調查,因此,他對于農資市場的質量現狀,可以說是頗有發言權。
王委員告訴記者,農業稅的免除讓農民十分開心,但是農資市場的魚龍混雜卻讓農民們笑不出來。在他看來,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繼續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非常及時,農藥、種子、化肥等農資產品的優劣直接決定了農民的收成和收入,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農資質量管理,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失。他強調,中國社會要和諧,首先要解決9億農民的溫飽問題,并讓他們逐步富足起來,因為“三農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基。
有代表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組織開展的21省市農資質量和售后服務情況調查結果表明,農村消費者對農資的質量最不放心,農資質量問題成為當前廣大農村消費者最為關心和重視的問題。
正因如此,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將農資打假工作列入重點日程。去年,國家質檢總局以化肥、農藥、農機和農機配件為重點,深入開展農資打假治劣工作,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深入到鄉村田間地頭,開展執法打假、質檢服務、法制宣傳“農資打假三下鄉”活動,現場識別假冒偽劣農資,為農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維護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查獲假冒偽劣農資貨值3億元,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案件2.5萬起。
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公平正義,安定有序,農村中廣大農民是重要的參與者,這是代表、委員們的共識。全面打假為和諧
食品與農資產品是假冒偽劣產品中牽涉面廣、問題比較突出的兩個類型,因其典型,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熱門話題。然而,構建和諧社會,我們必須正視一切有礙形成誠信友愛良好社會氛圍的假冒偽劣行為。事實上,假冒偽劣產品目前無所不在,涉及產品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可謂前所未有。
有委員指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客觀要求。政府通過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保護公平交易和消費者利益,以此促進經濟的增長。但是,以假冒偽劣為首的信用缺失行為每年都使我國付出數千億元損失的巨大代價,已經成為擾亂經濟秩序的“毒瘤”,它們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危害顯而易見。彭于發委員痛心地說,有些人將重誠信、守規則、講法律的要義棄之腦后,一種是借著別人品牌產品之譽,不擇手段,弄虛作假,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以圖瞞天過海、牟取暴利,結果常常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弄得真正的名牌產品招牌蒙羞、一蹶不振,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另一種是對歷盡艱辛經營起來的知名品牌不予珍惜,為了擴大產量,爭奪更多市場份額,可以不顧質量,以次充好,結果欲速則不達,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大量事實說明,假冒偽劣不僅侵犯了消費者權益,危及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而且帶來了誠信危機,影響了品牌建設,踐踏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原則,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內容相悖。
整頓市場秩序,重在維護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曾參與《產品質量法》制定的李志民委員告訴記者,打擊假冒偽劣的概念從1992年提出,這些年來,隨著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制售假冒偽劣行為得到了極大程度地遏制。現在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概念,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打擊假冒偽劣的目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是的,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為了建設和諧社會這一美好目標的早日實現,需要我們勇挑重擔、不斷前行!
作者:本報記者 劉伊婷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