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感情中,母愛享有最高待遇。她當?shù)闷馃o私、神圣、偉大等一切字眼,即便每天歌頌一百遍也不嫌多。所以,要想指責其有“病”,恐怕需要借我?guī)追帜懥俊_@樣吧,請允許我鼓足勇氣,從兩個小故事入手。
有這么一對母子,母親要強,兒子聰明。只可憐小家伙每天從起床到上床,連10分鐘的空閑也沒有,全被上課、作業(yè)、彈琴、奧校、聲樂、書法、跆拳道給填滿了。當然,做母
親的也不輕松,她要對兒子實施24小時全程監(jiān)控。有一次,為了成績單上的幾分,她竟在夢中和老師吵了一夜架。讓她傷心的是,兒子竟將她比做“母后”,說自己不過是她的“精神沙袋”。
另一個故事是我朋友講的。他單位里的一位女士,將女兒視為掌上明珠。女兒考到外地上大學,她便放棄工作,追到那座城市,在學校旁租了一間小房,天天洗衣做飯,成了“專業(yè)陪讀”。后來女兒出嫁,她就像上班一樣,每周兩次,每次花上三個小時,從城里趕往住在近郊的女兒家中。將女兒、女婿的臟衣服統(tǒng)統(tǒng)帶回自己家洗,還要做好供這對年輕人吃三天的飯———她認為孩子們不會做飯。
沒人懷疑,兩位母親堪稱無私奉獻。但您是否同意我的診斷:這種母愛的“病情”已經(jīng)十分嚴重!如今,許多母親身上都有兩樣“通病”———其一,個個都是“優(yōu)生學”的資深信徒,她們自詡或自認為是“李白”或“愛因斯坦”的母親,很少有人愿意承認自己是“廚師”或是“維修工”的母親。事實上,她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子女將會過著平凡的生活。第二,這些母親自動扮演慷慨犧牲的角色,最喜歡將愛的“乳汁”像24小時熱水一樣強灌給兒女,卻從不問人家愿不愿意接受。然而,付出巨大犧牲的母親得到了什么樣的“回報”?現(xiàn)在,青少年離家出走的事件越來越多,自殺率也在一直持續(xù)攀升。據(jù)一位著名劇作家調查:孩子們普遍認為父母“太傻”,他們不懂得社會,很難與之溝通;眾多孩子認為,家里最溫暖的地方是“廁所”。為什么?在那兒聽不到“嘮叨”,可以享受一會兒獨自的空間。我認識的一位高一學生,索性將母愛稱之為“愛騷擾”。還有一位孩子,曾認真地和媽媽探討,哪一種自殺方式不那么“痛苦”?當然,這里有戲謔成分,但反映出孩子所承受的沉重壓力。不用問,這些孩子也“病”了。
我很欣賞一句話:“推動世界的手,也是推動搖籃的手。”在應試教育和就業(yè)形勢的巨大壓力下,要求孩子必須擁有堅強自立的素質。讓我擔心的是,如果母愛先“病”了,任由溺愛和施虐的“病情”反復發(fā)作,勢必影響到一代人的身心健康。話說到這兒,誰還能夠否認,即便是母親的“乳汁”,也可能含有有害成分。比方期望值過高,不適當?shù)脑鰤菏侄危粔蚬降闹肛熁蚺时龋踔潦菑娂佑谌说暮紒y想。長期吸吮這種“乳汁”,孩子焉能不“病”。
那么,何謂健康母愛?有個人的做法可供參考。此人屬于事業(yè)型女性,當兒子一歲時,她便反復叮嚀:“你有你的事情,媽媽有媽媽的事情,我們要彼此尊重,不能互相干擾。”小家伙似乎聽懂了,每當媽媽工作時,他就在一旁獨自靜靜地玩。孩子長大后,養(yǎng)成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工作和家庭都不錯。至今,這對母子依舊保持著親密而有距離的關系,以至其他母親見到后驚叫:“你們怎么像是朋友?!”對了。這位聰明的女士懂得,盡管母子情深,但兩人畢竟生活于兩條“軌道”上,非要強行“并軌”的話,很容易發(fā)生“撞車事故”。用一句通俗的話說,您再愛兒女,也不能替他活一輩子啊!更何況妄圖替他們選擇或制造生活,既不可能,也不公平。
先求母愛不“病”,方能保證中華民族的健康。為了這個崇高目標,拜托!
作者:林 鳴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