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09:27 中國質量報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三農”問題時說,要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解決“三農”問題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而提到農業專業化、產業化,則不可不提它們背后那雙神奇的手———農業標準化。農業大國與貿易小國

  標準化,從沒有像今天這樣不可或缺。人大代表、浙江省質量技監局局長瞿素芬指出,農業標準化水平如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業現代化水平。實踐中我國農業標準化工作開展得已如火如荼,但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事實正是如此。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卻一直是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小國,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占全球貿易的比例還不到2%。

  有的代表、委員指出,我國許多農產品由于國外苛刻的技術標準要求而無法進入國際市場,如我國牛肉就不能進入歐盟市場,龍眼、柑橘、蘋果、香梨均不能出口美國。又如我國出口日本的家禽,其衛生標準要求竟高出國際衛生標準500倍。歐盟對進口茶葉也有118項檢測指標的要求,均為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的限制要求。

  在包裝和標簽的要求上,發達國家作了相當嚴格的規定,進口商品必須符合這些規定,否則不準進口或禁止在市場銷售。農產品和食品出口中,發達國家使用的一些標準化手段,直接對我國構成了技術壁壘。

  “因此,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已刻不容緩。”一些代表從心底發出了呼喚。標準化帶來“優生優育”

  鮮紅的草莓、亮麗的黃橙、晶瑩的葡萄、滾圓的西瓜……如今,即使在冬季,這些反季節的水果也是隨處可見。可是有人卻說,這些水果沒有了往日的清香。

  政協委員竇瑞華說,如果說前幾年我們的農業發展更多地體現在穩定和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產品數量方面,那么最近幾年中,農產品的質量包括安全問題已經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

  怎樣能做到既優質高產,還能增加農民收入?代表和委員們認為,農業標準化是使農產品優質增效的有力手段。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北方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連武告訴記者,農業標準化簡單地說,就是用工業化方式,對農業生產實行“計劃生育”。比如果樹,一畝地種幾棵,一棵樹多少枝條,一根枝條結多少果子,甚至一個果子周圍有幾片葉子為其提供營養,都有講究。至于選種、育苗、施肥、澆水、用藥,甚至分級、包裝、保鮮、貯運等,每項都有標準,都得按標準去做。

  據介紹,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是以高度的標準化為基礎生產的。農產品從新品種選育的區域試驗和特性試驗,到播種、收獲、加工整理、包裝上市,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所有這些,都融合著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和生產經驗。比如上市出售的黃瓜,它的長短、粗細、彎曲程度都必須符合標準。在日本,所有農產品進入市場前,都要按一定標準進行嚴格篩選分級,市場上見不到以重量單位計價銷售的蔬菜、水果,等級外的農產品不允許進入市場銷售,只能作為加工原料。

  在我國,過去果農都是習慣密集種植,重產輕質,結果果實小、味道差,價錢賣不高。實施疏樹、疏枝、疏果、改進有機肥等標準化措施后,果實大了,味道好了,價錢也賣得高了,種植收入不斷提高。農戶的體會是,“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

  標準化帶來了效益。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農業標準化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地區間農業標準化工作進展不平衡,標準重制定輕實施,影響了農業標準化效益的發揮;經費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我國目前現有與農業有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2000多項,與農產品安全有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有1000多項,包括500多項是食品衛生標準,但農產品生產環境、加工、包裝、運輸、貯存、殘留物質、安全限量以及檢驗方法等方面的標準,與中國可上市的農產品數量(110類、1000多個產品)相比,還存在著數量少、不配套的問題。

  韋明山代表建議說,構建農業標準化體系,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政府應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先進、合理、可靠、可操作的農業標準,把農業標準化滲透到農業產業化的全過程中去,從種子、種禽、種畜、苗木及生產過程的標準化抓起,逐步在產品加工、質量安全、貯藏保鮮和批發銷售環節實施標準化管理,引導龍頭企業建立標準化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品牌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要豐收,農產品質量要優化,農民要增收,都離不開農業標準化。隨著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深入,一系列農業品牌開始在市場出現。這些品牌的背后是質量,質量的背后是高水平的標準。農業標準化的實施,為推廣農業名牌戰略、提高農產品質量、規范生產與流通打下了基礎。

  但是,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效益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以及農業資源過度消耗與環境破壞、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也成了本次大會代表和委員們的一大心事。

  如農產品中名牌產品數量不多,名牌農產品還未形成開發規模。雖然有的農產品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但未形成拳頭產品,市場優勢不足,而且被盜用和假冒的現象十分突出;有些傳統農產品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其特色正在逐漸弱化,有些品質下降、退化;有些產品只經過簡單的初加工,加工增值不夠,形成了“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價格”的局面。

  來自吉林的人大代表南順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農業發展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對于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農業要發展,必須通過農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要形成批量生產的農產品,必須要有農產品生產的標準。標準化生產是創品牌的前提。他表示,市場競爭靠的是產品,產品競爭靠的是質量,而質量競爭往往是通過科技創新和爭創名牌來實現的。因此,名牌的形成過程就是創造優質產品的過程。實踐證明,凡是農業標準化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就會涌現大量的特色農產品,就能不斷創出農產品品牌。現代農業、效益農業、品牌農產品的實現,將在更高的水平上促進良性循環,促進經濟不斷發展,并且促進社會和諧。

  作者:本報記者 王惜純

  (來源:本站原創)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春運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2005年CCTV春節晚會
CBA全明星賽球迷投票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北京2月新推樓盤一覽
新春購房打折信息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