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正泰集團溫州總部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開業儀式,世界最大的多元化電氣企業———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與中國最大的民營電器集團正泰集團正式聯手,合資建設總投資586萬美元的“通用正泰(溫州)電器有限公司”,通用、正泰各占股份比例為51%、49%。
對所有業外關心中國制造業命運的人來說,這次合作最令人振奮的,不僅僅是國際巨
頭聯手中國民企,而是此次聯合中的一個新亮點———新組建的合資公司采用聯合品牌,其產品由通用與正泰以“聯合商標”的形式出現。為此,業內專家連連感嘆:“正泰真是了不起!”
然而,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代表眼里,這只是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叫響“中國制造”所邁出的一小步。“先進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標志,我們一定要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理直氣壯地打響自主品牌,叫響‘中國制造’!”替外國公司搞貼牌加工,或者直接被購并,這是中國制造業近10多年不斷與外國制造業巨頭碰撞中所遭遇的命運。特別是作為產品核心標志的商標,往往牢牢地控制在外國公司的手里,外資公司商標全面“覆蓋”本土商標的狀況越來越普遍。南存輝代表調查發現,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裝備制造業總體水平比較弱。例如我國大多數企業在產品檔次、技術水平、市場占有率等方面與國外大公司存在不少差距;不少合資企業的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人家手中,受制于人,影響發展;行政性、體制性障礙影響產業發展,非市場因素、非技術因素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制約日趨明顯。
南存輝代表以船舶裝備為例:目前我國的船內裝備平均有75%依靠進口,自主配套率僅25%,遠落后于日本、韓國90%的水平。由于缺少項目的集成商,目前我國船臺周期為90天,而韓國僅28天~30天。南存輝代表認為,要盡快形成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必須揚長補短,瞄準國際一流水準,集中優勢資源,開發自主知識產權。他表示,如果精心謀劃,密切分工,中國企業在國際上不是沒有一點優勢,而是完全可以利用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的優勢,淋漓盡致地加以發揮。
此次通用電氣這個在全球擁有34萬名員工,并在2004年度《商業周刊》全球1000個大公司排名中高居榜首的大型跨國集團,之所以與正泰緊密聯手,就是因為看中了中國的本土市場,看中了占據國內250億市場容量中約30%的市場份額的正泰集團。有實力有眼光的中國本土企業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大做強。南存輝代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大扶持自主品牌和產業的力度,在不違反WTO規則的前提下鼓勵使用國產裝備,如可按照國際慣例,對使用自主裝備達到一定比例的,政府財政予以差別貼息;為國內自主制造的“首臺”“首套”設備組織風險擔保,在項目投產若干年內實行稅收優惠等,以盡快打響“中國制造”。
作者:新華社記者 慎海雄 季 明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