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出去之前先“備課”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4日 09:48 中國質量報

  西門子公司在德國搶注中國海信(Hisense)商標一案去年底曾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隨著海信4月將就此事在德國展開訴訟,再一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喚起中國企業對商標問題的重視,避免因此而遭受損失,2月24日,中華商標協會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商標海外維權研討會”。政府、企業與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中國企業在走向海外時遇到的商標搶注與知識產權問題。

  在研討會上,我們得知,中國企業的商標絕非海信一家被搶注,同被西門子搶注商標的中國企業還有東林電子、上海德士、中輕青島分公司、上海奧利瑋、廣州穗之星、佛山電器照明等7家企業,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約有15%的企業商標在境外申請注冊時發現已遭到搶注,近幾年來尤其更多。中國企業在海外為什么會頻遇此類問題?企業該如何應對?通過海信打這場官司,更多的中國企業該思考什么問題?該吸取哪些經驗?記者采訪了一些專家、學者,他們的某些分析和觀點或許能給予企業有益的啟示。企業應重視法律事務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國門,走向海外尋求更大發展,專家指出,由于很多中國企業不懂得市場經濟規則,對法律不夠熟悉,各種糾紛不斷出現。歐美國家對中國企業進入歐美市場設置貿易壁壘,實施大規模反傾銷是一種形式,搶注商標制造知識產權糾紛是又一種新形式。因此,研討海信商標案并不僅僅是為了個案,更是為了中國企業將來如何執行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無論是解決商標搶注還是打其他官司,其途徑都離不開法律。而不熟悉法律,特別是國際貿易中的相關法 律,正是中國企業的薄弱環節。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張志成認為,企業要舍得在法律事務上投資。一講到投資,中國的企業多數是考慮廠房、原料、廣告,或者技術研發。多數企業不會考慮到投資法律事務,充分利用法律服務為自己編織一張“安全網”。而國外很多大企業在法律事務上的投資是十分巨大的。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企業管理面臨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過法律手段應對,而不能依賴政府行政職能來化解。在這一點上中國企業要扭轉觀念。

  的確,我們從在華的大型跨國公司中可以了解到,法律事務是他們一個很重要的部門,這些跨國公司在進入一個新市場時,非常重視研究了解當地的法律。

  在回答國內企業的商標在海外被搶注,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的問題時,專家幾乎都提到了巴黎公約及與WTO有關的法律。專家認為中國企業應當從國際條約和搶注國法律入手,及時采取法律行動,解決商標搶注問題,爭取奪回被搶注的商標。

  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李順德教授談了如何運用巴黎公約和WTO有關條件,來維護企業自己的權益。他認為,惡意搶注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違反了市場經濟的誠信原則,對于濫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行為,我們應當抗爭。

  張志成還談道,企業要善于通過民間機構參與規則的制定。現有規則無論多么不公平,但是必須遵守。然而游戲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企業,如何將自己的聲音反映到國家法律和國際規則制定中去,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行業協調,通過行業協會反映給有關部門,以推動國際游戲規則的制定。知識產權意識亟待加強

  法律界人士認為,應當看到中國企業的商標意識比起10年前已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當多的企業仍然只是把目光放在國內,以為注冊了國內商標就萬事大吉。結果導致著名企業的商標大量被海外企業搶注,非常令人痛心。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資料顯示,2002年公布的100多個中國名牌產品的商標有近50%沒有在美國、加拿大注冊,近80%沒有在澳大利亞注冊。這足以說明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薄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春田認為,“中國企業的產權和品牌意識還有待于加強。在這個市場上,你不拿別人就拿,關鍵是要增強自己的實力。”

  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建興說:“市場未動,商標先行。是國際經濟交往中最基本的知識產權保護理念。就國內廠商而言,增強商標保護意識,依法維護商標權人的自身權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外交往和經營管理的基本要求。”

  張志成分析說,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市場的步伐日益加快,知識產權糾紛不可避免,有可能在一個時期內越來越多。在商標、專利、版權、商業秘密、不正當競爭等各個方面,中外企業都會產生在法律上的摩擦。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還是專利,特別是在中國企業從低端產品制造逐步過渡到高技術產品制造的過程中,與國外專利權人的糾紛可能會越來越多。而隨著中國企業的做大做強,中國企業對于品牌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商標逐步會從一個僅僅是生產商的標記過渡到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包含了質量、信譽、技術水平和企業文化的主要知識產權。因此,企業對于商標的重視程度必須要有一個相應的提高。學會用法律解決糾紛

  法律專家認為,發生糾紛并不可怕。從目前來看,既有國外企業訴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也有國內企業訴國外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多年來,國際上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內以及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都形成了有關知識產權的系統的法律法規,可以說,只要行為得當,對于法律的運用得當,糾紛并不可怕。

  在為西門子搶注海信商標一案做了充分分析的同時,專家及與會者一致認為,最重要的是通過研討會,要使中國企業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企業要走向國際市場,必須盡快建立系統的知識產權戰略。也就是說,各類企業都要圍繞自己的經營目標建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要對知識產權有個長久的思考,而不是只有用到了才去想。技術開發上如何規避別人的專利?企業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品牌形象?發展方向是什么?發展空間在哪里?這些都是一個企業必須要考慮的。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看來,中國企業在走出國門之前,有很多課要補,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課。

  作者:本報記者 王楊二

  (來源:本站原創)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駕駛員培訓新大綱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上海地產面臨泡沫破滅
京城在售樓盤分布圖
劉曉慶文集:自白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