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社會變革和經濟的迅猛發展,過去坐等客戶上門的計量測試機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如何適應市場競爭?在轉變中如何調整思維方式是許多計量測試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陜西省計量測試研究所在實踐中銳意改革,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發展創新之路,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陜西省計量測試研究所是陜西省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依法設置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承
擔著西北地區的量值傳遞、量值溯源和強制檢定工作,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計量測試技術保證。計劃經濟時期陜西省計量測試研究所主要是接受政府和客戶委托進行樣機試驗、計量校準、強制檢定工作,一般都是客戶上門送檢。檢測人員收入吃大鍋飯,缺少工作積極性。那時所機關臃腫,后勤和技術人員比例失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2000年所里全年檢測收入只有262萬元,勉強維持生計。
隨著計量測試市場的開放,競爭日趨激烈,省級“老大”也面臨諸多挑戰。2001年所里著手改革,首先從精簡后勤人員入手,將原來11個職能部門精簡到6個,而實驗室卻由原來的9個增加到17個,先后有30多人從后勤崗位調整到實驗室,充實了一線的檢測實力。其次是轉變思路,調整服務方式,樹立“以人為本,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變“守門待客”為“登門服務”。為拓展檢測業務,所領導帶隊跑企業、下工廠、走訪用戶,調查研究,制定服務措施,對檢測量大的用戶,實行登門服務,集中檢測,這樣一來自己雖然增加了成本和勞動量,卻為用戶減輕了許多負擔。
在檢測工作良性發展時,陜西省計量測試研究所不忘加大基礎建設投入,以增加自身發展應變的綜合能力。2004年所里累計技術裝備投入800多萬元,其中10MN張拉機檢定裝置的投入使用,解決了西北地區大力值的量傳問題,在西部地區公路和橋梁建設中發揮出巨大作用;新建成的300mm口徑音速噴嘴法氣體流量標準裝置,它的量程和規模在全國技術機構位列第一,解決了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大口徑氣體流量的溯源問題……。這些技術裝備的投入,不但提高了陜西省計量測試研究所的市場競爭力,還吸引了許多外地客戶,增加了收益,提高了知名度。
陜西省計量測試研究所所長石國慶告訴記者:客戶是上帝,檢定證書(報告)是我們的產品,也是我們綜合實力的體現。為把好證書(報告)的質量關,所里專門抽調3位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師對所里出具的證書(報告)進行審查,杜絕證書(報告)的質量漏洞。在調整服務理念的同時,檢測人員還積極開拓新的服務領域,開展非強檢項目的服務,先后開展了通信計時計費、房屋面積測量、計算機機房、安全技術防范工程、天然氣計量、公路施工計量器具等的計量檢測,這些服務工作在贏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04年全所檢測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達到1200萬元。
作者:王 哲 本報記者 王 梅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