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乳業遭遇原料漲價 劉永好第二主業出師不利(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5日 10:43 和訊網-財經時報 | |||||||||
短期償債壓力 這些產業布局的展開十分精心,而有步驟——1998年至2000年間,新希望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新希望為參股民生銀行(600016),累計投資1.86億元;2000年投資成都華融化工3700萬元;2001年投資民生保險6000萬元,投資四川新陽平乳業3850萬元;2002年大規模收購
而據新希望集團網站和劉永好接受采訪時公開宣講的投資計劃,這幾年的并購支出應累計高達數十億元。 從新希望的收購公告以及歷年財報,記者發現,這種大規模的并購支出幾乎全部依靠負債支撐。大量的并購導致新希望的負債總額急劇增加。資產負債率由剛上市時的7.74%逐年增長到2003年末的43.18%。在上市公司中,這個比率雖不算很高,但是進一步分析其負債結構可以看見令人擔憂的一面:短期負債在新希望整個負債中的比重非常高,在2000年曾一度高達94%,雖然近幾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5%左右。 隨著債務的急劇增加,其利息償付壓力也逐漸加大,2000年時,新希望的利息支付倍數還高達69倍,但是到2003年,已經急劇下降到8.3倍了。值得欣慰的是,新希望的配股申請已于7月獲批,這或許能暫緩“近渴”。 民企之中,新希望還算“幸運”——作為上市公司,它可以通過股票市場融得資金。但相對于民企產業擴張的龐大投資需求,從股市籌來的錢仍然只是“杯水車薪”。加之國有銀行對民企的天然歧視,導致民營企業一直資金“饑渴”。 劉永好尚且如此,更勿論眾多社會地位、銀行信譽不及他的民營企業家。民企融資渠道的狹窄,尤其是長期融資渠道的匱乏,使得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著類似于新希望這樣的“短融長投”現象,但這也是迫不得已。 “我國每天都有很多企業成長起來,但也有很多企業倒下去。希望國家能給民營企業一個實實在在的一視同仁的政策。同時,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希望國家能在這方面借鑒一下發達地區的作法,給民營企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劉永好在2002年兩會上曾如是呼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