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評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4日 09:23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 ||||||||
為持續發展奠定良好體制基礎 ——2004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評述 ●新華社記者 趙承 杜宇 張曉松
如果說宏觀調控是2004年的關鍵詞的話,那么改革無疑是與之如影隨形的另一個亮點。 回顧過去的一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位專家說,沒有宏觀調控,就不會有今天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體制改革,就不可能出現充滿活力的經濟局面。 在宏觀調控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中國不但緩解了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更為持續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體制基礎。 把體制改革和宏觀調控緊密地結合起來 2004年的宏觀調控,重點之一是控制固定資產的過快增長。2004年的體制改革,最大的動作之一是醞釀十幾年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出臺。一個是控制,一個是放開,兩個相反的指向,凸顯了這一年既抑制增長中的不健康因素,又激活增長中的市場化因素的政策取向。 如果按照傳統的觀念,在政府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重要時刻,推出投資體制改革是不可思議的。這確實需要巨大的氣魄和膽略,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超藝術、強大能力和堅定信心。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說,中央反復強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標本兼治,把加強宏觀調控同推進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在加強宏觀調控的實踐中深化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上消除經濟健康發展的障礙。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不僅沒有停步,而且在加速推進。加強宏觀調控的同時,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相繼出臺: 在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既運用財政政策加大了對農民的各種補貼,又在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逐步取消農業稅的改革措施。 在糧食供求出現新情況的背景下,從今年起,國家開始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讓市場價格信號引導糧食生產,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正在建立起來。 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重要時刻,推出投資體制改革。改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制為核準制和備案制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創新,正在逐步消除盲目投資擴張的體制性因素,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更強的內在動力。 金融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信用社改革擴大試點范圍,從體制上為發展農業提供資金保障。截至9月末,已有10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掛牌成立,經批準籌建的還有14家。 稅收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出口退稅機制進一步完善,東北老工業基地8個行業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今年5月,國務院又取消和調整了495項行政審批項目,從而使國務院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占原有總數的一半。 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價格特別是電價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創造出既快又好的經濟局面 盤點2004年的經濟,最大的亮點之一無疑在農村。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出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好勢頭。 今年河南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總產量比去年凈增700多萬噸。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8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首次超過了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幅。 農業大省河南,是中國2004年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國家統計局的統計顯示,今年全國糧食增產形勢已成定局,一舉扭轉了連續4年減產的局面。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達到了11.4%的高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有關專家說,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宏觀調控的政策,得益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僅農村稅費改革一項就使我國農民“減負”30%以上。 “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主要財務指標已達到或接近國際上大型商業銀行的水平,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已經取得良好成效!”這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11月30日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宣布的。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積極準備上市工作,并將按國際上市標準擇機上市。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引起了世界金融界的矚目。 截至今年10月,國資委已與187戶中央企業簽訂了2004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中央企業負責人任期考核工作已正式啟動。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說,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與此相對應的是,今年前十個月,474戶國有重點企業在電力、煤炭、石油石化和外貿等行業的拉動下,產銷加速增長,實現利潤5182.6億元,增長48.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3.4個百分點。 速度增長較快,物價溫和可控,就業繼續改善,國際收支狀況良好。這是大多數經濟學家對中國今年經濟的評價。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同比增長9.5%,沒有出現大的起伏。在投資增長逐步回落的同時,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國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和城鄉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宏觀調控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相互作用下,中國經濟動力源(資訊 行情 論壇)源不斷。 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大起大落的體制性因素 投資增長過快、物價上漲壓力較大、能源供應緊張,2004年經濟發展中暴露的問題,無一不能尋找到體制的弊端。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在這輪投資高增長中有明顯的表現。盡管地方政府直接投資的領域越來越少,但可以通過在土地、政策優惠上開口子,促進投資的增長。解決這個問題,涉及到政府定位和職能問題,還有政績考核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經濟調節的功能增強了,但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還不到位,政府職能轉變與經濟體制轉型存在著時間差。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說,投資盲目擴張和片面追求發展速度的問題,根本原因是體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增長方式粗放。這些問題的解決單靠經濟調控是不夠的,必須從改革入手,從根本上消除體制性、機制性弊端,建立長效機制。否則舊病復發的可能性就會一直存在。 近一年來反復出現的煤炭與電力的價格爭端,也在于電煤定價體制存在著問題。經濟專家指出,不從體制上解決這些問題,永遠理不清電力企業和煤炭企業的關系,只能加劇電力與煤炭供應緊張的局面。 2004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凸顯出改革的緊迫性。更多地采用經濟手段,確實做到有保有壓。著力從改革的角度,解決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深層次矛盾,將會成為明年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研究院的專家認為,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實施后,需要抓緊修訂完善配套措施,重點是明確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的權限及規范各自的投資行為,促進社會投資結構優化和效率提高。 加快公共和壟斷部門的改革。對公益部門可以放松投資管制,引入社會競爭,但必須加強政府監管,防止損害廣大消費者的利益。繼續深化電力、鐵路、電信等壟斷部門的改革,政府從依法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價格監管等方面加強對壟斷行業的管理。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一系列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改革,都需要向縱深推進,推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出新的步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是,也經歷過起起伏伏。在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的實踐中深化改革,破除經濟發展的障礙,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大起大落的體制性因素,將是中國經濟保持持久健康發展的根本之道。(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