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兄弟反目 潘石屹被索賠1億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0日 10:59 《英才》 | ||||||||
十年前的兄弟,今天卻要對簿公堂,利益與感情的天平該向哪一方傾斜?是和解還是
文.本刊記者 唐凱林/圖.本刊記者 梁海松 “潘石屹被起訴了,被三個昔日創業伙伴索賠一個多億!” 盡管入秋之后的地產界,被“8.31大限”攪得沸沸揚揚,但潘石屹當被告的消息仍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這會不會是潘石屹精心打造的一場商業秀”?熟悉潘石屹的人幾乎都存在這樣的質疑。畢竟,自潘石屹在京城地產界嶄露頭角以來,商業炒作一直都是潘的強項。 然而,來自原告方有板有眼的說辭打消了質疑者的顧慮,1億零50萬的訴訟標的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近50萬的訴訟費,怎么看也都不像是一場玩笑。 在這場感情與利益混雜的訴訟中,和解始終成了一種主旋律,但和解的步伐緩慢得已經超出了心里的預期,原告方將這樣的局面稱之為“僵局”,而被告潘石屹卻一改高調的常態,選擇了沉默。 十年兄弟要對簿公堂 “事情發展到今天的局面,我們是迫不得已。” 作為原告方之一的北京建華時代房地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軍,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心情顯得有些復雜。 謝光學,北京建華時代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濟師,本案的另一個原告,在電話中則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并聲稱不愿對此事多說些什么,“也沒什么好說的”。 其實,記者很理解謝光學的處境,作為潘石屹的大學同學,睡在上鋪的兄弟,不僅有過“一個烤地瓜分著吃的經歷”,而且有著共同的創業歷程,可以說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就連謝光學的手機號碼也只是與潘石屹的相差一個尾數。 汪鋼,美國紅石公司總裁。據原告方代理律師王曉濱的說法,“汪鋼深受美國法制思想的影響,是起訴態度最堅決的一個。”但汪鋼已把訴訟事項委托給了自己的父親,他本人遠在大洋彼岸。 盡管這三個人早已與潘石屹分道揚鑣,但有一點無法否認,他們四人曾親如兄弟,是共同的創業伙伴。10年前,潘石屹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成立了北京紅石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汪鋼、謝光學、姚軍作為公司股東入股,每人擁有2.5%的股權,潘石屹擁有85%的股權。 十年前的兄弟,今天卻要對簿公堂,利益與感情的天平該向哪一方傾斜?是和解還是判決,他們四人將作出什么樣的選擇? 按照原告代理律師王曉濱的說法,在紅石公司的章程里面有這樣一個規定,股東和股東之間的糾紛通過仲裁來解決。“如果通過股東和股東之間仲裁,肯定沒有勝訴的希望,因為潘石屹代表85%,我們只是小股東的一部分,只代表7.5%。如果開股東大會,在新的《公司法》沒有出來之前,我們的表決權是遠遠低于他的。” 顯然,對于原告來說,訴訟是最明智的,而且是股東代表訴訟。但就是這樣的訴訟,原告方也猶豫了很久。 據姚軍介紹,他們原告三人得知自己的利益受損,是看了一篇SOHO中國準備上市的報道,“看到他的資產擁有現代城,擁有建外SOHO的項目,就打問號了,覺得這應該都在紅石的名下,即使轉讓我們也應知道。” 在此之后,原告三人便開始約見潘石屹。姚軍說在訴訟發生之前,原告三人與潘見過兩次面,“第一次汪鋼專門從美國趕了回來,談的結果不了了之。” 第二次見面是在今年的4月,雙方在飯桌上進行了談判。此時的潘石屹態度是強硬的,據姚軍對當時場面的回憶,氣氛不是很融洽,甚至還發生了爭持。“他覺得這個事情反正發生了,我們談一個條件就完了,不要說他人品怎么樣。” 潘所說的條件其實就是一個賠償金額問題,為此,原告方對紅石公司所受到的損失做一個估算,“我們認為對紅石公司利益的侵犯是比較大的數字,應該是10幾億的規模。” 事實上,原告方關于損失的估算文件傳遞給了潘石屹,而潘對這個高達15億損失估算的反應,則通過財務總監反饋給了原告方。“潘總看了這個很生氣,不愿意跟你們再談了,說這個事情沒有談的余地。” 對于這樣的局面,“尤其像汪鋼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法制慣了,覺得談不攏也不是大的問題,就找第三方,法律最公正。”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