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反對我 我就說得越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14:35 《時代人物》周報 | |||||||||
一個是“中國首席軍事評論家”,一個是對日新思維的倡導者,兩個人雖專業相差甚遠,卻皆因在公眾面前的發言而備受指摘。但無論他人如何攻擊漫罵,二人卻充耳不聞,仍舊“我說我素” 本報記者 劉俊 伊拉克人也許不會想到,他們遭受的戰爭,竟然讓一位中國專家的聲名鵲起。2003年,美軍在伊拉克的主要軍事行動進行的那段時間,張召忠在互聯網上的搜索率僅次于“伊拉克”、“薩達姆”和“張國榮”。知名度急速飚升的張召忠為了應付雪片般飛來的約稿和專訪要求,不得不以“專訪需要付費”為借口擋駕。 “每說必錯”是張召忠在評論這場戰爭時給人留下的最終印象。“伊軍(的作戰能力)可打9分,美軍只得6分”、“伊拉克軍隊沒有過早暴露實力”等論斷后來都成為笑柄。 O型血的張召忠將該血型的人開放、豪爽、善于開拓創新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曾自我調侃說,好在我這人心理素質特別好,修煉到很高段了,已經到了“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境界。 與張召忠的“無所謂”相比,馬立誠則要有所謂得多,面對一些人對其“漢奸”的責罵,他從來都是據理力爭,還時常以溫和的語氣規勸那些罵他的人:冤冤相報何時了,寬恕才是真正強者的胸懷。 在提出“對日新思維”之后不久,馬立誠便離開服務多年的人民日報,轉往鳳凰衛視當起了評論員。自從其新著《超越道歉》今年2月18日在日本出版以來,馬立誠仿佛一下子從公眾視線中徹底消失了,過起了隱居生活。 “因言獲罪”是馬立誠和張召忠的共通之處,但前者的言論涉及的是中日關系,而后者無論對錯,談的不過是其他兩個國家之間的是是非非,這就注定了馬立誠要比張召忠面臨更多的非難和壓力。 事實上,二人遠在淪為“眾矢之的”前就已小有成就。張召忠10年前就在中央電視臺《軍事天地》欄目中主講“三十六計古今談”,其著作《誰能打贏下一場戰爭》、《戰爭離我們有多遠》、《下一個目標是誰》都曾引起過不小的轟動。1998年,馬立誠的《交鋒》、《呼喊》兩本書曾連續兩年成為當年中國的暢銷圖書。 但是當年二人都沒有獲得今天的“聲望”。反對聲浪越大,呼聲也就越高,在媒體連續狂轟爛炸之下,他們被不斷地提起,甚至吹捧、放大。二人的每一次亮相都能引起對相關問題的進一步討論,這也算是這兩位“反面典型”的意義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