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 是否也該引入問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08:02 人民網-華東新聞 | |||||||||
文/聯響 這兩日,雅典奧運會正如火如荼。在舉國上下都為中華健兒頑強拼搏、頻傳捷報而擊節贊嘆的同時,也有部分項目意外失利的消息讓人們扼腕嘆惜。中國女足在小組賽中就被淘汰,體操男隊、女隊場上失誤不斷,男子羽毛球選手相繼落馬。也許,因為這些項目原先都是被國人寄予厚望的奪金亮點,“愛之深,責之切”,不少懷疑、惱火、指責都接踵
8月19日,《解放日報》奧運會特刊發表評論《要有問責制》,可能是這些聲音中最嚴厲的一種。文章提出,“不是什么失敗都是可以用‘付學費’來搪塞的……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提倡建設責任政府,一個相關的要求是建立問責制……譬如,把這樣一位沒有國際大賽經驗,也沒有任何女足執教經歷的年輕教練,火箭似地推上中國女足主帥的職位,是否要對決策者追究責任?這幾年,中國足協對女足到底提供了多少實實在在的支持?問責應該落到實處,而不是輕描淡寫。女足如此,對一些反響大的失利項目進行問責,也自不待言。” 女足,曾是全國人民心頭的驕傲,這次在出征前信誓旦旦要進入四強,最后一場未贏、慘淡出局,反差之大,讓關心和熱愛中國女足的人為之心痛。體操男團被冠以“夢之隊”,但賽場上接二連三的失手,已經不能簡單地用“臨場發揮不佳“、“心理緊張導致失!眮斫忉尅R粋人兩個人出現失誤尚可理解,但如此大面積如同夢游似的失常,應該是賽前應對準備不足所致。對這些結果,的確應當深刻反思,總結教訓。每個運動隊都花費了國家不小的投入,肩負著征戰國際賽場為國家和民族爭光的重大榮譽和使命,不該失誤的失誤了,當然不能以輕飄飄的一句“給年輕交學費”了事。同時,作者也將問責的對象說得很明確,并不是在一線盡力苦戰的教練員、運動員,板子應該打向那些負有決策權的體育官員。對文章中的這些觀點,我都表示贊同。 雖然,我國的體育體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部分行政運作的特點,使其在責任和義務的區分層面具有了問責的可能,但是,競技體育能否像行政體系一樣引入問責制度,我認為仍要打上一個問號。 競技體育的特殊性是對能否問責首當其沖的疑問。殘酷激烈的競爭世界里,影響最后名次和成績的因素眾多,不僅要憑借自己的努力,也取決于競爭對手的實力,還有種種不可預料的瞬間偶然因素。因此,問責的要件本身許多時候就難以準確判斷、區分———究竟是偶然的緊張失誤,還是一貫的心理素質薄弱?究竟是平時的訓練水平不夠,還是對手發揮得太出色了?如果單純以名次論英雄,名落孫山就難逃問責,這種成王敗寇的功利性競技心態,不僅對運動員、教練員來說不公平,對真正體育精神的弘揚也是極其有害的。 即便區分得清楚,有一兩名失職者站了出來引咎辭職或受到上級的懲戒,這與現代民主政治中的問責制也并不是一回事。曾有專家在雜志上撰文指出,“問責是由授權產生的———人民給政府授權,政府給官員授權,官員對人民及其政府負責,政府則通過官員對人民負責。所以,問責制度的全部正當性是基于‘權為民所授’。真正意義上的問責制度要有嚴格的職責劃分,政務應該公開和知情,立法機關應該成為問責的主體,并有多種方式行使問責主體的權利,例如進行獨立調查,舉行聽證會,開設代表與公眾之間的電話熱線等。”那么,再來看看我國各項體育事業的運作現狀,如果真的要問責,誰來問責、問責誰、怎樣問責,哪一項具有明確而嚴格的制度性要求呢?專家斷言,如果不能跟進以根本的制度保證,問責制也有可能扭曲、變形,淪為選擇性懲罰以防止責任范圍擴大、甚至掩蓋更大責任的工具。我以同樣的理由擔憂,因為部分項目競爭失利而由輿論發起聲討,然后有一兩個責任人去職或受到相關處分了結,人們若以為這便是體育界引入了問責,這不僅是對一項現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誤解,更有可能掩蓋了領域內一些體制、機制性的痼疾,錯過痛下決心的診療時機。 盡管如此,我對“問責”動議的提出依然感到欣喜。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奧運代表團在漢城奧運會成績低迷,某作家在電視機前看得郁悶,一篇直抒胸臆的雜文《你們是怎么搞的?》,不單引起了社會反響,還惹起有關方面一陣不小的反應。如今,輿論不僅要問“怎么了”,還要追究“問責”,而且,大概也不會有什么人會為此緊張、氣惱、上火了。這其中的變化,應該也是社會整體民主意識進步的一個證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