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云龍
記者:我們知道,您對資本的流動很有研究,那么,您認為中國的資本流動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呢?我們又如何來
解決這些問題?
AndrewClark:在這一點上中國和美國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政府嚴格控制著資本市場
和利率,這使得
資本市場和其他的市場交互變得很困難,這樣做很不利于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尤其是處在市場化初期的金融市場更需要各個
金融子市場的良好溝通和合作,而不是各自為政。比如,在成熟的歐美市場,民眾的財富主要是投向資本市場而不是停留在儲
蓄領域,中國政府應該鼓勵民眾把錢從銀行里拿出來投放到金融尤其是資本市場中去。
還有企業也需要一定的融資場所,中
國的企業急需到金融市場來融資。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中國應該鼓勵企業到金融市場去,這樣社會的資金才能流動起來,
而不是都變成了存款。中國不要害怕企業可能會犯錯誤和受到損失,不能在資本市場得到鍛煉,企業很難學會如何利用金融市
場為自己的發展服務,這對企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在武漢和幾家企業交流,他們普遍反映融資太難了,如果中國的民眾
能夠把錢從銀行中取出來借給他們,這將有利于中國企業的快速成長。
記者:那么中國的主要問題是企業的融資渠道不暢,
導致了中國儲蓄不能很好的轉化為投資,是不是基金能夠起到促進儲蓄轉化成投資的作用呢?
AndrewClark:如
我剛才提到的那樣,中國的儲蓄率是太高了,對于中國這么大的經濟體來說,這是一筆豐厚的財富。它就象資本市場的泉水一
樣,這樣的泉水對于資本市場來說真的是規模龐大,當然這里的資本市場不僅僅包括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是個基礎。中國需要
資本市場有效的運轉,這對于基金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政府需要鼓勵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發展,這樣有利于儲蓄轉化成
資本市場的投資,僅僅靠創造對消費品的需求來促進存款的轉移是不太現實的,只有創造投資的需求才能合理的利用民眾手中
的財富。如果有大量的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基金的存在將對儲蓄率的降低很有好處,這能夠使得民眾的財富取得更良好的收益,
當然,會增加的相應的風險,但是可以滿足人們對不同投資產品的需求。
中國的政府應該鼓勵金融創新,尤其是基金品
種的創新。這有利于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基金等機構可以作為儲蓄轉化成投資的工具和橋梁。這需要民眾、機構投資者和
政府三方的努力。但首先政府要放開過多的管制,有風險不要怕,怕的是不肯走出原有的模式,中國政府需要轉變管理模式,
給金融市場的發展放開手腳。
記者:我們知道,您對債券市場很有研究,而且是國際上有名的債券分析師,那您認為中國的
債券市場需要哪些改革呢?
AndrewClark:關于債券市場,我們發現,歐美的債券市場都很發達,而中國債券市
場之所以落后,主要是缺乏相應的基準。發展中國債券市場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一個合理的基準,這是首要問題。國債市場
不僅需要國家發行的國債,更需要企業發行的企業債券,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在中國還相當落后。中國的企業沒有辦法象中國
政府那樣很容易地籌集到資金,這影響了中國本土企業的發展。債券市場的發展相對落后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中國企業如
果要發行債券的話,有很多的障礙要通過,這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而且這也限制了中國的共同基金的發展,因為相對來說,可
用于投資的產品太少,使得中國的基金業發展業相對困難。
如果政府能夠很好地幫助企業融資,發行債券將是一個不錯的選
擇。政府應該更多的為企業服務,而不是固守原來計劃經濟所遺留的障礙,政府的改革需要放開手腳。
中國的企業需要在資本市場或者說金融市場得到合理公平的對待。
記者:那您認為中國的金融改革到了什
么樣的階段,是不是可以利用香港的一些優勢?
AndrewClark:中國的金融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可以說
是改革非常的迅速。但的確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這些改革也將使香港受益。而且,有些改革需要中國大陸和香港配合,中國
大陸可以利用獨特的香港做更多有意義的改革,還可以借鑒香港的經驗和教訓。比如,可以邀請一些香港金融界的人士來大陸
介紹經驗和任職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記者:那您估計中國的金融改革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AndrewClark:大概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
進展順利的話,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就可以建立一個比較健康的金融運行體系,我想大概需要10年多一點的時間,我們對
中國的金融業發展還是充滿信心的。
(AndrewClark,路透社LIPPER基金分析公司美國高級分析師,主要研究方向是資本的流動、投資
組合要平衡、固定收益基金和美國債券等。最近主要研究中國的資本流動。是《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
和《時代周刊》等國際財經媒體的財經專欄作家。)
FDI的前景和建議
路透社Lipper公司美國分析師AndrewClark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上個
世紀90年代,FDI流入發展中國家的數量迅速增加,并且成為了他們資本凈流入的大部分。FDI進入發展中國家的狂潮
是通過兼并和參股來實現的,在拉丁美洲和東歐的大多數國家,帶來了大量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受到重
創的銀行和企業資產正在出售。此外,與傳統的和出口相聯系的尋求低成本和廉價勞動力的FDI投資制造企業的方式相比,
90年代的FDI是在很多國家同時尋找可以快速漁利的機會,而且主要投資在服務領域。
當FDI投資一個國家時,有以
下的基本因素要考慮:
市場的廣度和增長前景,這對于FDI來說是最重要的條件,尤其是FDI投資發展中國家狂潮由廉
價的勞動力轉向投資服務領域之后,這一點變得更加重要。
勞動生產率相對于工資的調整,而不是勞動力的價格將驅動尋找
效率的投資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出口的平臺。
基礎設施總是受到批評,發展中國家需要為大量的FDI做好相應的基礎設施構
造,同時還要面對投資者的質疑和批評。
除了上述三個條件,稅費的減免不再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盡管合理的減免也是FDI
所追求的。
此外,有以下的因素來決定FDI在一個新的投資國家是否投資和是否進一步擴大投資。
在東道主國家,對外
資的態度是FDI投資者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這方面,一個合理的穩定的政治環境,比如說可以保證財產和個人生
命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背景條件。
腐敗和過度的管理對投資預期有非常不好的影響。投資體制和商業環境是生死攸關
的,它包括:商業信用體系、稅收體制和行政體制的辦事效率和態度。
國際金融業最近的各種危機使得很多的投資者關注一
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和監管水平。一個可以預期的法律體系將有利于凈化投資環境和提高投資的效率,也有利于保持對外資的持
久穩定的吸引力。
為了吸引FDI和管理金融風險,發展中國家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很多母公司愿意有效利用證券和公司
債券來鼓勵子公司維持自我生存,有效的利用當地的金融市場進行擴張。對于這些公司來說,FDI是通過把賺取的利潤再次
投放給當地市場來實現的,這比依賴當地的證券市場和貸款更有效和更容易得到所在國的歡迎。
全球銀行提供的跨國貸款中
,為FDI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融資的額度正在減少。當然,發展中國家也還歡迎這種融資方式。然而,考慮到在發展中國家
的子公司融資能力有限,有時候也用銀行借貸來代替資本市場的融資。一般來說,FDI不愿意這樣做。
在資本市場上,日
益增長的復雜性已經形成了金融市場和金融二級市場等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這助長了FDI狂潮的發展。打碎這樣的產業鏈將
影響FDI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規模和速度。
FDI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帶有一種地域和部門集中的趨勢:
FDI對發展
中國家的投資容易受市場擴展性投資的驅使,這類投資主要投向擁有廣大市場以及良好增長前景的國家。在這種背景下,加入
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區域貿易一體化方案(該方案相對其他而言可增加區域需求以及潛在的市場容量)將有可能提高這些國家對
投資者的吸引力。
擁有誘人的高生產率的國家(如調整后的勞動力成本)將受到追求效率性投資的青睞。正如紡織品服裝業
的自由化一樣,這一趨勢還將可能加速。
投資于石油提煉行業的投資者強調:投資決策主要受自然資源的可獲得性影響,他
們認為FDI在拉丁美洲,以外的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相反,投資于其他部門(尤其是銀行業以及公用
服務業)的投資者則強調在危機性事件擴大化以前潛伏的投資于發展中國家的風險。這部分投資者打算減少對拉丁美洲及其他
發展中國家的投資。
關于投資地區的問題上,許多公司注意到亞洲將再次成為投資選擇的主流區域,至少最近這段時間對于
FDI來說是最主要的地域。
在亞洲,中國將保持吸引FDI的主導地域的位置,因為中國有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正在迅速增長、良好的增長
預期和持續的競爭性增強。
而且,WTO的成員身份將為新的投資提供更廣闊的前景。很多投資者正在把大量的投資轉移到
中國。印度,有著一個大的市場以及教育良好的講英語的勞動力,將繼續在包括科技等部門吸引FDI。但是更多的海外FDI
由于惡劣的商業環境而望而卻步。
尤其是,如前所述,我們希望:在亞洲中期可能會由在中國的投資占主導。如果不出意外
的話,對于有著全球視點的投者來說,盡管存在當前投資收益性的變動,中國在新的FDI列表仍占據首位。由于國內市場的
大小以及強的增長和成本競爭性的原因,很多外國公司正投身于新的投資中并且將他們的生產基地從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到中
國。這個發展受到關于中國政策的穩定改善和加入WTO這個穩定支柱的廣泛支撐。
另外,在中國未開發地區的投資,因地
方所有資產的私有化得到發展動力,尤其是在服務行業的投資者,特別是電信業的零售商。到中國的投資者也注意到中國擁有
世界上最多的手機用戶(2億),而且用戶數量可望在未來的幾年里還會有一個可觀的增長。基礎設施行業也向投資者呈現出
眾多的機會。區別于有利于大量的FDI流向中國的正面特征,投資者特別表明了關于知識產權侵權的嚴重擔憂。
在類
似于能源這樣的資本密集的行業,一些投資者也表明資本成本問題是在中國投資的一個很大限制,因為不能籌集到地方廉價資
本。然而,投資者廣泛認為,一般來說政府所推動的改革正在解決這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