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本是儒家的一種提倡,主張做事要折衷,要前后顧及、左右逢源。在日常生活中,中庸之道是否可取本人尚無研究,但在證券投資領域,此道卻極不可取。而現實中,此道卻在股市中大為盛行,眾多的投資人(以中小投資人為主)奉行此道而操作。
中庸行為面面觀
倉位:永遠不滿倉,永遠不空倉。
資金:永遠不用光,永遠不空閑。
套牢:一半割肉,一半等待。
獲利:一半拋掉,一半持有。
品種:一半中高價,一半中低價;一半績優,一半績差。
選股:甲股不錯,乙股也好。
進出:進而猶豫,出而不決。
股評:進退自如,左右逢源。
上述種種行為,在有些人看來似乎并無不妥,但對于真正高水平的投資者而言,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立操作原則,而原則又必須要有偏向性。比如,該滿倉操作之時就應全線投入,留一點資金在外面是毫無意義的,真正的風險控制應該自有方法,絕非這種中庸之舉;又如,該全部拋出之時卻留一部分籌碼試圖再多賺一點,最后往往事與愿違。所以,沒有偏向性的中庸之道是一種求安穩、不求進取,求心理平衡、不求心理突破的行為。最終,想回避的風險并不一定能回避,想得到心安理得卻并不一定有好心情。總之,一旦你在證券投資領域中存在中庸思想,將極不利于操作水平的突破性長進,更無法使你成為一名“孤獨的投資人”。
科學客觀求股道
在我們力求排除證券投資中的中庸之道的同時,必須尋找出中庸之道的致命缺陷并求得客觀、科學的投資之道。我們認為,力求在證券投資中奉行中庸之道的投資人,其致命的缺陷在于沒有明確性、沒有自信性。證券投資的一切指令與操作必須是極其明確的,這種明確還不僅僅是做法的明確,更重要的是思維層次的明確,即對每一步投資決策分析的判斷必須有明確的結論,絕不能有任何含糊不清。在沒有得到明確結論之前,就不要行動,否則失敗的概率很大。比如,你在對是否需要買入進行判斷時,結論不明確時就不要行動,不可以先買一點看看,再買一點看看;也不可以在得出明確結論之后(如該全線進場)而只買進一部分,剩余資金繼續觀望。所以,奉行中庸之道的投資人大多是投資原則及投資結論不明確。
客觀、科學的投資原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只有建立自己的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獨立性的投資原則,才會在每一步投資操作中得到明確的結論,不會在任何操作中搖擺不定。證券投資交易系統將是進行客觀性、科學性投資的有效手段,今后本欄目將會有進一步介紹。(文/何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