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穎北京14日報道】 在過去的2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成績卓著,但前期的主要目標是解決短缺問題,經濟增長基本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上,如果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危險就在前面,因為對一個資源短缺的人口大國來說,走不可持續發展之路將會斷掉子孫生存之空間。加入WTO,建立國際通道,是解決資源短缺最為有效的途徑。這是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總經濟師邱曉華日前在北京市青聯舉行的經濟年會上,針對中國即將加入WTO發表的一番看法。
在解釋上述說法時,邱曉華對與會者坦言,制約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資源。他以石油為例,認為石油問題就明顯體現了這一特征。
據了解,目前我國石油的生產能力大約為1.6億噸,居世界第二位,而石油的消耗已超過2億噸。這2億噸石油的消耗是在絕大多數家庭還沒有小汽車、沒用上天然氣或石油液化氣的情況而形成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耗油消費品將逐漸進入家庭。可以預見,未來的石油消耗還會持續上升。
那么,未來的石油資源由誰來提供呢?我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年產原油5000萬噸,占石油總產量的1/3左右。但大慶油田保持5000萬噸生產能力的時間最多也只能維持10年左右,10年之后有沒有新的油田能夠替代大慶的地位目前還是個謎,介時能否找到石油的替代品也是個謎,所以,找到新的石油供應渠道是中國人不可回避的現實。
邱曉華認為,中東、俄羅斯、中亞、南美、非洲是世界上幾個主要產油地區,中國必須與這些地區打交道,爭取進入世界石油市場,建立石油供應通道,這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選擇。同時,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還有水,從長期看還有糧食等。這些問題在封閉的狀態下是無法得到根本解決的,而在開放的狀態下解決起來相對要容易得多。當然,在未來的發展中,也要注意產業結構的調整,鼓勵發展低耗能、高技術含量以及勞動密集度高的產業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