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訊:電影票價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但全國一刀切的30元或20元的價格,使得影院經理們難有作為,也使許多觀眾頗感無奈。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這個價碼是高了還是低了,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市場,讓市場說話最為明智。
成都傳來消息,十余家影院從3日起,將電影票價從20元或15元降至5元。其結果,正像經理們事先估計的那樣,票房收入非但沒有降低,反倒有所提升。一家有600個座位的影院,以15元票價放映美國大片《完美風暴》時,全天收入為500多元;以優惠價8元銷售時,收入800多元;實行5元價格后,收入達1000元左右。一對退休老夫婦說,他們是當年的影迷,退休了本想常去看電影,可票價之高讓人望而卻步。現在好了,5元或10元以內,都好接受。影院經理也說,降價后中老年觀眾明顯增多了。
當地業內人士認為,80年代初,電影票價只是0.3元,現在卻是15至25元,上漲了近80倍,而老百姓的收入頂多增長了10倍,顯然電影票價上漲過快。80年代,全國影院收入是22至26億元,而在票價上漲后的今天,總收入僅為8.5億元。市場,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市場也不總是無情無義的,對經營者來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江南時報》刊登彭俐的文章說,看到成都放映人敢于嘗試的膽略和勇氣,我想起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兩句詩:“臨邛道士洪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臨邛在四川,四川放映人以他們對電影市場規律的精誠,打動了觀眾們的魂魄,因而使沉悶的影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及甚遠。有人說這是電影經營的自殺行為,我卻以為這是自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