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11月10日 10:06 光明日報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決議》中強調,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而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無疑是重要的一環。這是因為,在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總體上趨于惡化、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立足生態農業,重視農業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利用,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既要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力,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和繁榮農村經濟,同時又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好農業發展的條件,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把保護環境和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結合起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不以破壞農業再生資源、降低環境質量為代價換取農業的發展,要把保護環境和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與滿足人類需要相結合,達到生態合理、發展持續之目的。通過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把現代科學成果與現代農業技術結合起來,建立起具有生態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環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使農業經濟的增長與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結合起來,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應當把糧食生產和多種經濟生產結合起來,發展種植業與發展林、牧、副、漁業結合起來,利用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和現代科學技術,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資源利用和保護之間的關系,形成生態上和經濟上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種持續發展應當是土地、水和動植物物種資源得到保護,無環境退化,技術上適宜、經濟上可行并能為社會接受的發展途徑。 ——加強林業資源保護,建設綠色文明。林業資源具有涵養水分、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防風固沙、防旱防澇等重要功能,在保護自然生態平衡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自90年代以來,我國林業資源破壞嚴重,以至生態環境惡化形勢嚴峻。尤其是我國的中西部地區,由于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導致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問題嚴重。因此,今后要進一步營造和保護好三北防護林體系和一些重大林業工程,加強森林和草原保護,推進防沙治沙和防護林體系建設;必須切實貫徹國家和地方關于森林、草原、環境保護的有關法規,有效地遏制住因人為破壞、亂砍濫伐、濫墾荒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荒漠化勢頭;要通過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完成生態重建,大力提高森林覆蓋率,使我國在21世紀能順應綠色文明的新趨勢,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有利于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農業產業化以農業經營活動的市場化、集約化為主要內容,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但是,產業化如果不因地制宜地發揮優勢而進行盲目經營,就可能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惡化。因此,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按照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從實際情況出發,有利于從總體上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做到“靠山養山、靠田養田、靠水養水”,抓好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要選擇具有資源優勢、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強、帶動作用大的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培育扶植,發展綠色農業,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突出區域特色,把培育主導產業與區域經濟開發結合起來,既能形成特色鮮明的區域經濟格局,也能從總體上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鄉鎮企業要探尋與生態目標、社會目標相協調的經濟發展模式。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農業生態環境也在呈惡化的趨勢。生態環境的惡化,使我國農業自然抗災能力減弱,旱澇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損失嚴重。例如,僅1998年,我國因洪水沖擊,受災農田就達6億畝以上,成災2億畝,絕產5000萬畝,水利、農業基礎設施損毀極為嚴重。因此,從我國人口眾多和農業資源相對緊缺及生態破壞嚴重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農業綜合開發,要力求建立和采取有利于保護資源環境的種養方式,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使農業生產能夠在生態環境可接受的條件下不斷增產滿足社會需求的農產品。這就要求農業綜合開發不能是單項開發,要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既要合理有效地開發各種資源,又要精心保護和管理各種資源;要在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建立起立體種養、多層次利用的高效開發體系,充分利用土地、水源、陽光等自然資源條件,形成農業資源優化配置、能量互換的良性循環,使農業得以永續利用的資源和環境,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江勇)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