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11月06日 09:57 中國經濟時報
剛剛結束的2000·中國西部論壇上,國家公布了一系列西部開發的具體政策措施,給人的感覺是西部開發在政策層面上進入了實質性操作階段。有關政策漸趨具體,力度也逐步加大。 中國20多年的改革開放,正是制度創新的過程。小崗村農民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在土地承包合同上簽字畫押,可見當時內在的制度創新要求強烈到了何等地步。創辦“殺出一條血路”的經濟特區、引進資本主義的外商投資,何嘗不是在舊體制內更深入的制度創新?中國的制度創新走過的路是艱難的,而這也正好反襯出了制度創新的重要:每一次制度創新,都釋放出了部分被壓制的生產力。 西部開發,作為中國21世紀的重要發展戰略,制度創新仍然是一切政策設計的核心和根本。西部開發,不能政府扮主角,而要建立市場化基礎。問題在于,如何才能依靠市場力量,形成西部開發必不可少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一言以蔽之:制度創新。 目前的人員管理(包括戶口、檔案、聘用、社會保障等)制度和分配制度不創新,不但形成不了人流,還會人氣虛弱,人才依然“東南飛”;目前的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創新,政府管理方式不改變,現代企業制度不能建立,市場經濟意義上企業的天然權利(如投資權、產品選擇權、生產權、定價權、銷售權等)被行政權力分段(塊)切割據為己有,也不可能形成現代市場狀態下的物流;金融制度不創新,市場準入嚴格限制,競爭被抑制、扭曲甚至消除,資本市場永遠不可能成熟;市場體系不創新,部門壟斷、地區分割打不破,哪有信息流的基礎? 西部開發,缺人、缺錢、缺資源;另一方面,似乎又不缺人(一般勞動力不說,西安、成都、重慶、蘭州不都是人才密集區?)、不缺錢(西部資金不是還大量沉淀或流出?)、不缺資源(相比東部,西部甚至具有資源優勢)。實際上,西部缺的,不是哪一種具體的生產要素,而是制度供給。人的身體、思想,資金的流轉、增值,商品的生產、流通,資源的開發、利用,都被封閉、僵化的體制所桎梏,以至于活力漸失。沒有充分、足夠的制度創新,西部自己的人員、企業、資金生存都成問題,又如何引來沿海的、境外的? 國家的財政支持、轉移支付是必要的,稅收、信貸優惠政策是必要的,這是西部開發重要的啟動和輔助手段。但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已出臺政策中帶有制度創新意義的還顯不足。服務業的開放“試點”從沿海挪到西部,實際效用略顯不足。“擴大”生產企業外貿經營自主權,在外貿經營權3年放開和這些企業出口本就微乎其微的雙重背景下,是否算是創新呢?當初沿海地區的改革開放是在制度創新方面先行一步,體現了市場化改革的發展方向;依此思路,西部開發也應在制度創新的市場化改革方面先走一步。如市場準入的實質性擴大(尤其是金融、保險、電信、流通等領域)、投資項目審批率先變為登記制、國有企業通過購并出售轉讓等形式改組改造更大程度上放寬政策等等。很明顯,其中的制度創新空間是巨大的。至于如“西部金融市場不成熟所以不能多(早)開放”之類的觀點則既沒有擺脫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又顛倒了事物的因果關系:中國改革開放實踐已經無數次證明了,封閉的市場是永遠不會成熟、規范的,成熟的市場只能在開放競爭中培育。鑒于中國現階段的特定國情,這種開放正是經濟領域最需要的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是內生的。但對于西部開發來說,毋寧說是外賦的。西部開發,作為國家戰略,大政方針在中央,從這個角度看,制度創新就成了制度供給問題。加強制度供給,就成了國家層面西部開發政策設計的關鍵。(馬宇)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