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息(記者 郎朗 謝潞錦) 近期上海連續舉行了多場法人股拍賣,每場都有幾百萬股成交,單場成交逾千萬元。然而,在熱鬧的場面背后,法人股拍賣的尷尬之處也開始顯現出來。
業內人士透露,“黃牛”是目前法人股拍賣的主要供貨渠道。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同樣的法人股,內地與上海地區的價格至少要相差1倍。前不久在上海法人股拍賣市場,原水股份法人股價格為每股2.5元,而內地法人股只要1元就可以從企業手中拿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些內地企業金融意識比較淡薄,它們出售法人股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救燃眉之急,但過低的價格使“黃牛”們有機可乘。
同時,拍賣會已經演化成了買賣雙方相互尋找的場所。記者在昨日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看到,會上僅拍出了小筆風華高科法人股,而委托者在會后馬上找到競拍者,表示還可提供300萬股風華高科法人股,雙方當即決定就法人股轉讓進行深談。對部分賣者而言,上場拍賣的只是一小部分,帶有明顯的試探意味。來自銀行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該銀行的許多債務企業急于轉讓法人股以償債,他到場的目的就是幫助這些企業尋找“買家”。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競拍者仍以小投資者居多,借法人之名參與拍賣的個人仍然占有相當的比例,與此相對應的是每筆成交額很小。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拍賣中,企業往往將大宗拍品拆成多筆“零賣”。一些機構人士認為,這種方式有可能造成拍品價格人為抬高。記者了解到,目前許多投資機構希望大規模參與法人股投資,這是法人股最大的潛在需求方,但限于法人股拍賣的規模和方式,不利于大資金介入,投資機構力量自然難以進入。
轉配股平穩上市的示范效應,使本已“暗潮涌動”的法人股拍賣一時間活躍異常,但由于法人股拍賣的拍品來源、購買對象以及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結構性缺陷,使法人股拍賣總是處于原地打轉的尷尬境地。這種尷尬在于:一方面,市場存在強烈的需求,另一方面,法人股拍賣又難以承載人們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希望。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按現有狀況發展,法人股拍賣極有可能催生“泡沫”。(上證網訊)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