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10月22日 11:13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就金融業而言,混業經營適應了科技進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體現了金融市場內部相互溝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也有利于促進金融資本更好地服務于產業資本。 這是混業經營迅速成為世界性潮流的歷史背景。 金融業混業經營是目前經濟界議論的熱點話題之一。在今年7月中旬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戴相龍曾明確表態:“搞分業經營,實行分行監管,這種體制適合中國國情,中央銀行支持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相互之間加強合作,共享信息,業務適當交叉,但不會走混業經營的路子”。 但盡管如此,金融界對于混業經營仍然熱情不減。來自金融業高層的信息表明,分業經營已非鐵板一塊。如央行研究局副局長潘碩健提出,如果中國長期堅持分業經營原則,則會顯得中國的監管政策和國際潮流不一致,從而使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建設銀行行長王雪冰也呼吁,中國必須加快銀行業改革的步伐,實行規范化的混業經營。 事實上,從央行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金融機構分業經營的政策格局已經松動,譬如,1999年8月央行制定并頒布了《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管理規定》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管理規定》,允許符合條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從事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業務;同年10月,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保監會又一致同意保險基金進入股票市場;今年2月,央行與證監會又聯合發布了《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以自營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券作為抵押,向商業銀行貸款。 與此同時,近期國內銀行、保險、證券三業的合作空前熱烈。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已分別與中國人壽、平安、太保結為合作伙伴;農業銀行、工商銀行還分別與長江證券、華夏證券達成合作協議;而旗下擁有金融、證券、保險諸業的中國光大集團、中信集團等綜合金融集團,事實上已經具備了混業經營的架構。對此,我們可以認為是金融機構之間“業務適當交叉”,但也有專家稱之為“變相的混業經營”。 上述態勢表明,央行在堅持分業經營的大原則下,對混業經營的態度是靈活和務實的。 就金融業而言,混業經營適應了科技進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體現了金融市場內部相互溝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也有利于促進金融資本更好地服務于產業資本。這是混業經營迅速成為世界性潮流的歷史背景。 無疑,中國金融業應盡快融入這一世界性潮流,否則,很有可能再次處于國際金融業的“邊緣地帶”。但現在的問題在于,中國的金融業目前有沒有能力搞混業經營?分業與混業之間的“防火墻”能不能輕易拆除? 混業經營制度運作的前提條件是,銀行本身具備較強的風險意識和有效的內控約束機制,金融監管體系完善高效,法律框架健全。 事實上,中國金融業也有混業經營的經歷。80年代,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都相繼開辦了證券、信托、租賃、房地產、投資等業務。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銀行自身缺乏應有的自律和風險約束機制,使得混業經營不僅“混”而且“亂”,不但加速了銀行自身風險的積累,也催化了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生成。其實,中國金融機構居高不下的不良資產占比,相當部分即是“混業”時代的“戰利品”。 1993年中國金融業實行了分業經營。令人焦慮的是,一個不到10年的分業經營歷程,并不足以培養出金融業良好的風險控制體系和業務創新體系。事實上,國內銀行至今也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而一個產權不清晰的金融業,是很難處理好風險與收益之間關系的。在內部控制松弛,缺乏自律約束能力,同時外部監管能力又不足的情況下,搞混業經營只能導致“一放就亂”的局面。 近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評價機構發布的一份有關中國國際競爭力的報告,對中國金融業做出這樣的評價:“中國金融競爭力大大低于競爭力的綜合水平,金融方面呈現退步趨勢,這與中國銀行體系在整體上的壟斷性、計劃性、非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不發達、銀行業國際化經營水平不高等具有直接關系。” 應該說,這是對中國金融業現狀的一個客觀評價。也可以認為,中國金融業目前尚未取得混業經營的“資質”。對于中國金融業而言,當務之急在于重建架構,盡快建立起產權明晰、政企分開、權責分明、管理科學的公司制現代企業制度。在此之前,金融業的“防火墻”我看絕不能輕易拆除。(曲宏政/文)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本網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網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