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只是《財經》雜志的一篇文章。
《財經》雜志在今年的10月號上刊登了《基金黑幕——關于基金行為的研究報告解析》一文。
10月15日,由大成、長盛、華安、華夏、國泰、南方、博時、富國、鵬華、嘉實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發表聲明認為,該文對中國基金業兩年來的試點成果給予全盤否定,其中有頗多不實之辭和偏頗之論,會嚴重誤導投資者。
而后,10月19日出版的《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又發表了《財經》雜志的聲明,該刊認為,公眾有權知曉相關新聞(包括事實與數據),進而自己做出判斷。該刊愿維護證券市場的“公開、公正、公平”。
這幾天,從高層到普通股民,人們就此事議論紛紛。其實,無論人們看法如何,這件事都已經并正在給關心中國資本市場的人們以震動和思考,那么,讓我們聽聽各方人士就此事件的聲音吧,盡管他們還不愿透露姓名。
——某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這篇文章我一出來就看了,它披露的內容,比如說有一些利用“倒倉”操縱市場、利用基金“對倒”制造虛假成交量等等,從我做為一個業內人士來講,我覺得這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只是一般人不太懂這個問題的。但是我想要是就這個問題糾纏下去,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不了了之,因為誰也很難說出這個問題。但要看到我國目前的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要保護自有基金的安全性,它都是要為基金增值服務的,這樣走到高位的時候,它自然就會拋售,既然它不完全是一種國家調控制度的東西,那就沒有義務,就是不盈利的時候股市遲早要大跌。當然從穩定市場的角度講,事實上的話,我覺得基金是有操作規律的。市場最大的問題是資金供求不平衡造成的,所以它肯定有階段性,但目前總體上是供大于求的,因此我覺得這種炒作確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不過短期來看它穩定市場的作用發揮不足,但短期這種作用是肯定不夠的,那就是因為時間段確實太短。最近華爾街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作者的時間選取都在40年以上,這樣看來,我國早期出現這種情況是必然的。前段時間嘉實基金的高層人事變動也反映出一個大問題,就是基金的投資理念到底是什么?是做分散化還是長期的投資呢?現在要求基金都做長期投資是不現實的,就說去年的“519”,炒作對于一些百元股,包括一些科技股,都發揮了很重大的作用,它在當時的投資領域里面還是領先的。但是我想是基金沒必要承擔什么義務,盲目追求長遠的東西,以目前的市場判斷,你就難以獲得一個很好的盈利市場,你就沒有辦法吸引投資者。一句話,當前現實的投資理念應該也只能是占上風,因為它畢竟要涉及到一個生存的問題。
我覺得《財經》這篇文章的出發點非常好,而且寫的也非常好,至少我覺得對基金也有督促作用,不能陷入一種盲目的樂觀氣氛中,我覺得最重要應該講對整個市場盈利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最重要的就是把市場規模做大。
——某權威金融研究中心負責人:
關于《基金黑幕》的事,公開的大張旗鼓的講,我還是挺有顧慮的。基金黑幕問題實際上就是聯合操縱,這已經早就不是新聞了。至于這個報告中數字的真實性,如果他真是用成交的明晰打出來那肯定就是真的。
開放式基金馬上要出臺了,我認為開始它也肯定比較亂。我覺得出了問題也沒必要過多的指責,這只是在成熟的過程中必然現象。基金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大莊家嘛。
當然,咱們國家的基金特別需要規范化,把規模做大,人員素質提高,這里很重要的是吸引民間資本,國家應在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持。
其實國外基金是穩定市場的,這個是絕對的,它一個是資金規模大,它占的本身每一個基金份額占的市場份額也大,所以它的整個進出對市場影響特別大,咱們國家這個太小。至于說可能它基金規模大的話,對市場是不是也有比如說一些聯合起來操作這樣的問題呢?其實它是面對基金規模大以后,它們的投資風格形成固定的了,就是說我是做指數的我就投指數,做公益事業的就投公益事業,經過專業分工以后,相對來說互相不干涉了,它不像咱們這個國家的基金像屋沒頭蒼蠅似的,互相亂投,而力量比較小也比較雜。
——某著名大學金融教授:
老實講,我自己沒讀過這篇文章,但倒是聽好幾個人說起了這個事情,我想,現在不是證券會提出來要超常規的發展基金嗎,我認為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是現在無論是基金也好,還是證券公司也好,還是在市場上交易也好,確實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現在也不可能一下子弄的很干凈,一下子弄的很干凈,在某種程度上就會抑制它的發展。內部交易在成熟的市場是違法的,但在中國這樣的新型市場這也是很正常的。其實穩定股市說法中的“穩定”是很不確切的,如果是價格變動,波動的速度比較小,是不是就意味著是穩定,那么價格不動的股市是不是就是最穩定的股市了呢?形成很好的市場的競爭機制,競爭是最重要的。另一個很重要的是行業自律,競爭意味著監督,如果你違法或者違規的不正當競爭手段,你很容易被告發,你就像那個中國股市剛開始的時候,你上海最早只有24家證券公司,24個席位的時候,那你內部操縱事情多的是呢,比現在還嚴重。那現在慢慢來看,我們覺得市場向規范化方向發展速度還是很快,你現在你做帳就不那么好做了吧,做帳拿一個帳的時間也很長。有一些基金是慢慢發展的,也有一些是戰略炒上去的,但過分炒作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基金理念,市場會漸漸理性化的,以后理性化的、被動式的,也就是消極的投資策略肯定會成為主流。
——某股評人士:
我既為該雜志的勇氣所折服,也為可能對中國證券市場產生的不良影響所擔憂,特別是在開放式基金出臺的前夕。
作為發展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大步驟,1992年底證券投資基金(封閉式)應運而生了,它在發展的同時也有許多問題,正如朱總理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態的,"中國證券市場成績很大,但還很不規范"。《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遲遲不公布,我想更多的是不愿意重蹈《證券法》的覆轍。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永遠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大基本點,因為我們必須要用更短的時間來趕上世界前進的腳步,周四高西慶副主席有關"五年內有限開放證券市場"的講話,正是說明了給于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股民A:
為什么到公布凈值的時候,基金重倉股都會漲?為什么有些股票的大股東從基金發起人公司變為基金了?現在基金公布持倉組合的周期太長,按道理根本就用不著拖15天的時間,而且即使這樣還有基金出錯誤,要事后更正,從這一點說,基金的運作效率也太低了,和專家理財的形象不符。
——股民B:
不管這件事誰對誰錯,基金作為這個市場舉足輕重的機構投資者,其操作行為應該符合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文/阿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