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10月20日 15:52 投資導報
一、上半年認購新股收益率為10% 據證券時報統計:2000年上半年深滬市共發行A股50只,分為26個交易日上網定價發行,其申購平均中簽率為0.37470931%,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174%,如從2月17日2000年首只上網定價發行的長源電力開始合理的連續申購,共可申購16次。按照認購資金收益率=平均中簽率*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申購次數*100%計算,上半年的平均認購資金收益率為10.43%,相對于深滬市大盤從2月17日到6月30日的平均漲幅14.05%少3.62%,對于銀行利率而言,則優勝得多。 二、不比不知道,其實,認購新股收益率哪里比得上同期投資基金的收益率? 投資基金的半年收益率可達15%,高于認購新股收益率近5個百分點,如選擇業績優異的基金,僅半年回報率就更高20%以上。并且在操作上要比認購新股簡單得多,不需要反復多次去申購。辦法是年初買入基金,持有至3、4月份等待分紅。例如:2000年1月份為買入基金時機,持有6個月,在7月份賣出。以1月份平均周末價計,平均分紅率達15.28%;以1月份最高價計,平均分紅率為15%;以1月份最低價計,平均收益率達16%。 基本上買入價與賣出價持平,1月和7月平均價相差僅0.28%,總體上看,投資者并不會遭受本金損失。即使7月份賣出存在虧損,如興華基金,但扣除本金虧蝕12.5%,以平均價計分紅率也高達16%。扣除本金虧蝕,上半年分紅率最高的是開元,高達21%,是認購新股收益率的2倍。 三、獲得高于新股認購收益率的辦法 1、以分紅為目的,獲取高于認購新股的基金分紅率 雖然投資基金謀取分紅能獲高于認購新股的收益率,但要付出時機選擇、基金選擇的成本,而認購新股可以說是不假思索的,有新股就認購,沒有選擇思索的必要。 這里,關鍵的是:一選擇在基金價位較低是介入,盡量使半年后基金變現時的損失降為零;二選擇前期凈值增幅大,凈收益高,并且后期凈值仍有增長較大潛力的基金買入;還有一個辦法是拿所有的基金作一個組合,對一只基金的投資量以該基金流通量占所有基金總流通量的比重為準,不對基金甄別,謀求一個平均基金分紅率。 經過觀察,發現基金價格運行是有規律可循的。 基金價格運行的一般規律是:與大市高度相關,年底和年初價位較低。因此,年底或年初是買入基金的良好時機。 對基金的選擇就涉及基金的評估問題,一般而言,購買業績優異穩定的基金,比如一直穩居前幾名的基金較為穩妥。 投資基金較認購新股的缺點除了要花費選擇時機和基金的成本外,另一個缺點是在持有期間,資金不能靈活支配,資金的周轉率低。這里面,也有基金本身的缺陷,如分紅間隔時間太長,上半年分紅并將本金變現后,一般在7月份,而下一次的購買時機在年底或年初,還有等待5-6個月的時間,這期間資金閑置。如果中期有分紅,那么,一年就有兩次機會,投資基金的年分紅率就可與認購新股的收益率相媲美。 泰和2000年進行了兩次分紅,如果上半年的分紅達到平均水平,那么,其全年分紅就有20%多(9月份實施2000中期分紅0.13,3月底實施99年分紅0.022)。 2、以價差為目的,也可獲取高于認購新股的基金買賣收益率 以上所作的比較是建立在投資者尋求穩定的收益基礎上,新股是穩賺的,而基金分紅也是肯定的。如果將認購新股的資金投入在基金二級市場上,專做買賣價差,其收益率也不遜于認購新股。 例如,只以2000年7月運行的基金指數計,最高收盤點1120.71(8.2日)較最低收盤點1018.91(7.3日)高9.99%,這僅是下半年的基金指數最高漲幅,上半年基金普遍大幅上漲,加上上半年基金大約20%以上的漲幅,全年基金二級市場買賣價差高達30%,這哪里是認購新股所能比的呢?退一步講,即使二級市場買入價高,本金暫時帳面虧損,還有高比例分紅來彌補。基金是投資投機兩相宜的良好品種。 當然,如上所述,雖然投資基金謀取價差能獲高于認購新股的收益率,但有時機選擇、基金選擇的成本問題,而認購新股可以說是不假思索的。 建立基金指數組合,避免基金選擇問題,謀求基金的平均收益是一個優化的方案。如果建立一個股票指數組合的話,就有股票個數太多的問題,目前上市股票已達千只,但如果建立一個基金指數組合的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目前上市的基金也就20多家,因此,無論是小資金,還是大資金,都易于操作,在基金二級市場上,都可獲得超過認購新股收益率的回報。還有時機選擇問題是難以回避的,不過,如掌握了基金價格運行規律,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國泰君安證券楊青麗) 所屬特殊專題:基金專欄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本網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網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