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9月26日 08:22 158海融證券網
從戰略高度看待金融混業趨勢 我國金融趨向混業經營是市場一體化和適應國際競爭的內在要求 首先,混業經營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提高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進程。金融市場是由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組成的,二者之間及其內部各子市場之間必須通過合理渠道相互溝通,協調發展。分業經營是對金融市場的割裂,雖然一定程度地降低了金融市場風險,但也同時限制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和資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國在金融市場領域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如開辟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合法融資渠道,允許其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進行信用拆借、債券回購和現券交易,以股票質押取得融資;允許保險公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回購交易,以及允許保險資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進入股市等,都是直接向混業經營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其次,混業經營有利于促進金融資本更好地服務于產業資本,適應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實施多元化經營和大規模資產重組的要求。混業經營模式表現為國家對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如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業務、短期信貸與長期信貸業務、銀行業務與非銀行業務之間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使得金融資本可以多渠道地融合服務于產業資本,有利于緩解目前我國產業升級過程中所出現的資金供需間的真空缺口;同時產業資本所創造的盈余也能多渠道進入資本市場,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降低金融風險,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再有,趨向混業經營,是加入WTO和當今信息革命沖擊的必然結果。我國一旦入世,大批的外資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將會以合資或獨資的面孔出現在我們面前,而且這些公司的業務領域可以涉及銀行、保險、證券及信托投資等多個方面,它們依托強大的資本實力和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一定會抓住進軍中國金融市場的機會,努力拓展業務領域,搶占市場份額。為此在加強專業經營和風險控制能力的基礎上,大力強化國內金融機構的綜合經營能力,塑造和培育我國的″全能型″金融集團,以便使國內金融機構能夠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與國際金融機構開展競爭,允許混業經營則是第一步。此外,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是為我國商業銀行充分利用原有的硬件網絡,集成綜合性的金融業務提供了條件。 趨向混業經營,不僅在于優化資產結構,壯大金融企業的規模,更重要的是迎接WTO挑戰,增強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當前全球金融領域不斷出現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購并活動掀起的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浪潮無不說明我國目前的分業經營具有階段性,混業經營才是大勢所趨。 就我國目前來說,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更符合國情,全面推行混業經營還需一定時日 雖然金融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但在我國,由于我們的相關法規不健全、金融領域的監管還缺乏力度,銀行本身的風險意識不高,內部約束機制還未真正得以建立,所以我國目前實行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原則是必要的,相對混業經營則更符合我國當前國情,它有利于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和風險控制,有利于防范道德風險、提高各業的監管水平。 混業經營制度運作的前提條件是,銀行本身具備較強的風險意識和有效的內控約束機制,當局的金融監管體系完善高效、法律框架健全。我們可以注意到,就連金融高度發達的美國從分業經營過渡到混業經營,也歷經了60多年,其間銀行、證券、保險監管當局對各自領域的監管已相當成熟、有效。而我國目前金融領域問題還很多,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資產質量不高、信貸風險高和運作效率低下的諸多歷史遺留問題,中國金融業應以加入WTO為動力,加快金融改革和整頓步伐,盡快解決金融領域多年來遺留的問題、風險和金融秩序中的一些混亂現象,加快有關法規的制定,只有在此基礎上,才可能談到混業經營。 概括地說,目前距我國全面推行金融混業經營還需一定的時間。但從管理者提出支持銀行、保險和證券業加強合作和交叉試點中間業務,同時決定不定期進行三方監管聯席會議隨時溝通監管信息來看,我國正在經歷一個特定的向混業經營轉變的醞釀時期,在這一時期內,我國既不會立即推行混業經營,也不會背棄潮流,一味堅持分業經營,而是辯證地積極對待國際金融混業趨勢,強調立法在先,試點在后,鼓勵交叉試點的謹慎行動。顯然,我國全面實行混業經營的步伐將取決于這一中間階段的長短,它又明顯受制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以及金融監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這一進程。(周毅) 美國分業管理走向終結 1999年11月4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1999年金融服務法》,廢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徹底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三業間分業經營與監管的局面,標志著美國金融業由分業走向混業的開始。《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在美國統治了七十多年,并且成為世界金融分業制度的鼻祖,甚至在半個世紀后我國證券業的立法,也借鑒了這一法律制度,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最終終結呢?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制定的初衷是緣于1929年美國的金融危機,當時立法目的是為了防止危機的再度出現,事實證明,半個世紀以來該法對防范金融領域風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銀證分業的管理模式已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各方的挑戰。 首先,金融行業利潤失衡,銀行業的利潤每況愈下。二戰后美國作為最大的受益國,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伴隨著資本市場的蒸蒸日上,企業融資重心逐步從間接融資渠道轉向了直接融資市場,而證券市場良好的回報還誘發了企業抽逃銀行存款,將資金轉向收益率頗高的證券市場,相比之下,銀行的存貸款業務、盈利狀況卻每況愈下,與證券業的繁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徹底打破了金融行業原有的平衡,銀行向證券業滲透的沖動長期以來難以抑制。 其次,70年代美國證券市場自由化改革,為銀證合作鋪設了溫床。美國證券交易市場從18世紀開始有了經紀商之后,一直采取固定手續費制度,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隨著經濟的發展,以退休基金、保險基金等為代表的美國機構投資者逐漸成為證券市場的主力,機構投資者的最大特點就是進行大筆交易,而基于散戶投資者而制定的固定手續費制度,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就意味著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表明固定手續費制度已經不再適應市場的發展,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終放棄了對股票交易手續費的限制,實行手續費的完全自由化。交易手續費的自由化使美國券商收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自由化以前,經紀業務的收入占到美國券商收入的一半以上,10年后的1985年,手續費收入已不及總收入的20%,穩定的手續費收入的減少,迫使美國券商不得不為尋找新利潤來源而重新調整發展戰略,于是一些新業務品種逐漸被開發出來,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中的核心業務之一就是券商與銀行合作開發的綜合帳戶業務,即對投資者所有資金統一在綜合帳戶中實行集中管理,將證券投資、費用、清算、消費、借款等融為一體,為投資者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這一業務的開展得到美國投資者的廣泛支持,短時間內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帶給券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為銀行進入證券市場提供了方便的渠道。 第三,金融機構間的大購并,最終將銀證融為一體。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高速增長,大企業集團的購并案例不斷發生,以金融業為例,1998-1999年的一年時間里,美國銀行及銀行集團的數目減少30%,而八大銀行總資產份額卻從22.8%增加到了35.5%,從這些銀行的購并案可以看出以下特點:1、綜合化。大型金融機構通過購并,將不同的金融業務如銀行、證券融為一體,成為能夠提供綜合型金融服務的超級金融市場。2、巨型化。通過整合實現資金競爭力、信用競爭力、品牌競爭力的最大化。但是無論是綜合化、還是巨型化,最終結果都是金融業務的相互融合與滲透、分業經營最終走向了混業經營。 雖然至少還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了美國分業管理的終結,但可以從以上三個主要因素中發現一個清晰的途徑——金融領域各行業間利益的失衡是最終走向混業的根本原因;而證券市場的自由化改革為走向混業提供了可能:金融業間的重組、購并又將這種可能變成了現實。(鮑巖) 國內銀證業務交叉初露端倪 在國內以1995年5月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法》和1999年7月實施的《證券法》為代表,標志著金融業三業分業經營與管理的開始。但與此同時自99年5月19日起,證券市場爆發了新一輪的牛市行情,銀行存款被大量分流,面對這一形勢,在深圳,銀行界首先陸續推出了“銀券通”“存折炒股”等方式,并迅速向廣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蔓延,吸引了大批證券投資者,標志著銀行業務交叉態勢初露端倪,今年以來三業間的業務交叉范圍無論從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明顯進展,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 第一,金融領域各行業間的利益失衡。從深圳發展銀行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出該行從97年10月籌建上海分行起到2000年3月籌建大連分行,近兩年來陸續有至少4家分行開業,但2000年公布的中期業績表明其利潤總額卻比99年減少了7570.79萬元,降幅為27.41%。相信近年來國內各商業銀行與深圳發展銀行一樣面臨著同樣的窘境,因此對商業銀行而言,由于存貸利率的不斷降低以及存貸利差的逐步縮小,其存貸款業務利潤逐步萎縮,開拓與證券業相關的交叉業務顯得十分緊迫。當然對于券商而言,目前雖然效益較好,但面對同業的激烈競爭要保持優勢也需要尋求銀行的支持與合作,所以雙方的合作有著內在的必然需求。 第二,政策上打破了三業間的資金壁壘。去年到今年,人民銀行及證監會下發或轉發文件,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國債回購市場,12家券商及10家基金管理公司相繼獲準“入場”;今年2月,人行、證監會聯合發布了《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至今已有多家券商和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相繼辦理了股票質押貸款手續;另一方面保險業參與證券市場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允許保險資金按照一定比例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平安保險還推出了與證券市場相關聯的投資連結保險;7月人行又允許企業財務集團、金融租賃公司進行有價證券和金融機構股權的投資,所有這些都表明無論從政策面上還是實際操作過程中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壁壘已經被打破。 第三,網上交易的興起,融合了銀證的界線。近年來券商在經紀業務方面一個很重要的創新內容就是推出了網上交易,而網上交易的興起,使原本銀證分隔的地帶變得日益模糊,銀行只要與券商合作,就可以辦理從開戶到銷戶的一切手續,而銀行的儲蓄帳戶就自然成了客戶的保證金帳戶,投資者只需要通過券商或銀行網站,就能夠完成交易的全過程,網上交易無疑為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證券業務提供了保護屏障,金融行業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日益融合。 第四,國內實際已經形成了多個大型超級金融集團。近幾年來國內已經形成了如中信、光大等幾個能夠提供綜合型金融服務的超級大型金融集團。 第五,與銀行合作推出的新金融產品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券商的必然選擇。隨著國內證券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建立在散戶投資基礎上的固定手續費制度的消亡將是大勢所趨,券商經紀業務在價格層面上的競爭將會表面化,券商營業網點利潤下降的局面為時不遠,券商穩定經紀業務收入的減少將會導致券商收入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與銀行合作推出的新金融產品將會成為多數券商的選擇。 從目前看,國內銀行業參與證券的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銀行代收客戶資料及銀證通兌。通過銀行傳遞資料到券商處,客戶從開戶、買賣、存取款、查詢均無須到券商處,投資者可以通過券商的委托電話或券商的網上交易等遠程交易方式進行操作,客戶資金可以在銀行與券商處互相劃轉。 二是銀行可直接下單。投資者只要憑有關證件到銀行任一網點就可以開戶買賣股票,客戶儲蓄帳戶即是保證金帳戶,客戶從開戶、買賣、存取款、查詢、銷戶均無須到券商處,客戶可以通過銀行的委托電話或銀行的網上交易系統直接進行操作,這一方式就是人們常說的“存折炒股”。“存折炒股”根據帳戶的運作形式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將投資者的儲蓄帳戶和股票帳戶合二為一的混合式帳戶結構。投資者的儲蓄卡或存折中的儲蓄也就是其證券保證金,可以直接用于買賣股票。另一種是儲蓄帳戶和股票帳戶分立的帳戶結構。這一方式是將投資者儲蓄卡或儲蓄存折帳戶變成一個綜合性理財總帳戶,下設儲蓄帳戶和個人股票帳戶兩個子帳戶,兩帳戶間資金不能自動劃轉,必須通過投資者指令才能完成兩帳戶間資金的調撥。 目前各銀行普遍采用的是第二種方式,據了解深圳市某銀行在近一年時間內完成交易額117億元,相當于國內一個大型證券營業部的交易量。(鮑巖) 順應時勢大膽創新 既然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作為證券公司,應該很好地利用當前我國向混業經營轉變的過渡時期,堅持大膽創新,以迎接我國金融混業的新格局。 對企業邊界的思考 所謂企業邊界是指一個企業涵蓋的經營業務在市場上與別的企業相區別的界限,其包括縱向一體化邊界和橫向一體化邊界。就美國目前的混業來看,主要是通過銀行持股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擁有分別從事不同業務的子公司來實現的,各子公司在法律上和經營上是相對獨立的公司。所以作為我國從事相關證券金融產品服務的證券公司,在趨向混業經營鼓勵交叉試點的過程中,也應明確地對于自己企業的未來邊界予以思考:首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證券市場上供需雙方越來越產生了對全面綜合性金融項目的服務需求,同時由于通訊設施、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服務過程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諸多限制,可以推定證券公司應逐漸擴展自己的企業邊界,在不違背現行監管法規的空間內,以經濟性為標準盡可能擴展自己企業的經營內容,具體的可以采取在證券市場上一體化策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證券公司邊界的擴大,是由諸多從事不同業務的子系統所構成的,證券公司需要對內部的不同業務的邊界有清楚認識和界定,同時加強公司內部子系統相互之間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從而建立起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并使公司的整體邊界得以充實和鞏固。 彈性化組織設計 越是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環境條件下,企業越是需要建立自己彈性化的組織體系。我們目前的證券公司可以說是正處于一個超快速發展的證券市場時代,無論是宏觀政策面,還是企業微觀的運營環境,都像是駛入了當今信息高速路一樣,因此,適于處于相對簡單和穩定環境下的機械化組織體系則有必要進行彈性化改造。證券公司的彈性化組織設計應緊緊圍繞彈性化思想來進行,包括利用信息技術組織趨于扁平化、部門團隊化、文化兼容化、職能發展化等。彈性化組織強調組織對于周圍環境的自適應機制。 推行標準作業程序建立完善內控體系 我國目前之所以不可能馬上推行混業經營,本質上在于我們的金融機構風險意識不強,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所以管理者為了暫時減少監管風險才采取了分業經營的模式。隨著我國在過渡時期的試點工作,管理者需要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同時金融機構也需要適應新時期的行業發展要求,不斷提高企業自律能力,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為金融機構成員的證券公司也一樣,要著手在企業內部推行標準的作業程序,并建立起相應的內部控制體系。 堅持產品服務創新 當前我們的證券公司主要將精力放在網點建設和委托交易方式的創新上,這些都形不成自己核心競爭能力,在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還很不發達的情況下,證券公司應重點將工作放在共同培育中國的金融市場上來,這其中很重要的應培育參與金融市場的主體和客體,主體包括投資者、籌資者和金融中介者,客體指的是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許多證券公司忽視增值產品服務的提供與創新,盲目追求有限市場的眼前占有份額,將是得不償失的。在入世當前,逐步給予外資金融機構國民待遇,放開國內金融市場的情況下,證券公司應將著眼點放在挑戰國際競爭,應發揮自身優勢、同銀行、保險公司更高層次的進行合作,共同培育國內同業的核心創新能力,而不是各自為政、單純考慮公司本身在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格局中的地位改變上。 交互式營銷 目前管理層倡導三方交互式營銷,是趨向混業經營的必要的步驟,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相互業務熟悉,學習成功經驗,鍛煉儲備人才隊伍;同時也有利于發現問題,找準控制點,建立完善適應混業經營模式的風險監管和法律體系。 那么作為證券公司應該如何進行同保險、銀行機構的交互式營銷工作呢,這作為一個新的課題,需要三方金融機構多方探討,這里提出幾點僅供思考: 首先,證券公司可進行相關保險、銀行業務的代理工作。即證券公司同保險、銀行機構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證券公司既可以代理現行分屬保險機構或銀行機構的業務,也可以三方聯盟共同研究創新,推陳出新,拿出新的金融服務產品后,按照目前分業經營法規確定產品的分屬機構后確定進行業務的經營或代理工作。 其次,證券公司也可以利用目前銀行機構廣泛的營銷網絡和保險公司廣泛的保險經紀人隊伍,讓它們進行自己公司的業務代理工作,如提供代理證券買賣委托、證券公司形象宣傳、業務和投資咨詢及證券公司的開戶交易隊伍推廣等等。 再者,證券公司可以共亨結盟的保險和銀行機構的客戶資源,有效地利用好這些無形資源,發現他們新的需求,挖掘自己的潛在投資者隊伍,創新自己的服務體系和服務特色。 此外,證券公司還應有效利用好結盟的保險和銀行機構的硬件網絡資源。證券公司除了可以委托它們進行業務代理外,還可以由公司自己派出專業人員駐扎結盟的保險和銀行機構的廣泛的分支處所,開窗設點,迅速低成本拓展市場。 合縱連橫一致對外共創國內金融平臺 當前許多證券公司都經歷了增資擴股,增強企業資本規模階段,但同國外金融機構比起來,相差仍然非常遙遠。未來的金融趨勢是具有國際化、自由化、電子化的特征,國內的證券公司應該看到當前國際上不斷的金融機構購并個案,其中不僅發生在一國內部,還遍及一國與他國的金融機構之間,這無一不警示國人:經濟的全球化真的就在眼前,我們需要有 一個暫且國內開放的胸懷,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應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的杠桿作用,講求整體效益,拋除局部利益,盡可能在當前政策規定允許的情況下,合縱連橫,廣結盟友,一 致對外,共同創建我國的金融平臺。 迎接混業經營提升精英綜合素質 混業經營,不僅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更離不開那些具有各方專業素質、能夠運作大型綜合金融項目的精英人才。我國的金融機構同國外金融企業集團的差距不僅存在于資本金規模方面,更重要的還在于我們的金融人才缺乏,這一方面與我國目前不發達的金融市場相關,同時也與我國的金融機構內部管理粗放型、缺少人力資源投入等無不相關。因此國內的證券公司在當前國內金融業探索向混業經營過渡的中間時期,在業務創新的同時應高度重視機制與人才素質的同步提升,只有這樣,企業才具備屆時能夠足以同外資金融機構相競爭抗衡的關鍵性的專用性資產———熟悉中國金融市場運作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總之,大勢不可逆。當前管理層態度明確,關鍵的還是要看我們金融機構如何把握好當前的過渡時期,精誠合作,真抓實干,練好本領,造就出一批國產的“全能型”的金融企業集團來。(周毅) 券商經紀業務面臨的挑戰 銀行與證券業務融合的趨勢已不可避免,而銀行業的進入,對于券商最大的沖擊來自于經紀業務,銀行的網點優勢將對券商經紀業務產生巨大影響。 一是券商保證金將被大量分流。在銀證業務交叉前投資者資金是由券商集中管理,由券商存放在各商業銀行收取同業利息,對投資者則支付活期利息,券商從中獲得一定的利差收入,雖然近年來利差收入一降再降,但仍不失為券商一塊穩定的收入來源。銀行的“存折炒股”推出后,利用“存折炒股”的投資者的資金不再劃轉到券商處而是直接存放在銀行,券商也就沒有了利差收入,由于銀行在網點數量方面比券商存在明顯優勢,投資者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交易,因此今后的趨勢將會出現大批投資者利用“存折炒股”在銀行網點進行交易,券商保證金將被大量分流,本來稀少的利差收入將會變得日漸稀薄。 二是手續費收入的大量減少。目前多數銀行與券商合作,還僅限于保證金分流,并不牽涉到手續費的分成,只有個別銀行與券商達成了手續費分成的協議,從今后的發展趨勢看,銀行與券商間的手續費分成已是大勢所趨,原因在于銀行人力、物力的投入,追求的回報不會僅限于分流保證金或增加其存款,當銀行逐漸擁有大量客戶群體時,券商即便不愿分成也會無可奈何。 三是券商網點價值下降。目前監管部門已意識到券商在網點數量方面的不足將會在今后與銀行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去年以來在券商新設營業網點方面已出臺了許多寬松的政策,表明今后券商營業網點的供給數量會越來越多,如果再考慮到銀行網點進入后保證金的分流、手續費分成等因素,可以預言,今后每個營業部的價值和所創造的利潤將會明顯下降,營業網點的利潤平均化時代必將到來。 四是券商的客戶將逐步轉化為大中戶群體。由于銀行網點眾多,投資者可以便利地選擇在銀行網點進行交易,造成眾多散戶投資者的分流不可避免,但由于券商多年來形成的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銀行又無法替代,因此多數大中戶又會選擇在券商處,所以今后券商客戶群體必然產生分化,服務對象將逐步演變到以大中戶投資者為主,相應地對券商的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應對今后券商營業網點利潤下降的困境,券商網點數量的規模化是必然的選擇,可以想象既使今后每個網點所創造的利潤明顯下降,但如果網點數量眾多,加起來仍不失為一塊可觀的穩定的利潤來源。擴大營業網點數量除了努力爭取新設外,券商間的強強聯合、強弱聯合不失為一條捷徑,券商間的重組不僅擴大了網點數量,而且還將形成合力,增強了券商的資金競爭力、信用競爭力和品牌競爭力。國內券商目前正在積極醞釀新一輪重組,國內將產生一批券商中的“巨無霸”,從營業網點數量上將在券商中取得明顯優勢。 那么今后營業網點少的券商應如何應對呢? 首先,走外涵和內延相結合發展之路。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努力培養自己的核心客戶群,盡量提高每個網點的市場占有率,將每一個營業部都創建成為精品營業部,另外要不失時機地加大新設和收購力度。但鑒于目前實際情況,新設或單獨收購個別營業部,在網點數量上已難以形成質的飛躍,而且收購單個營業部還面臨著成本高昂的困境,因此現實的選擇方式是與一些中小券商進行重組,實行強強聯合、強弱聯合,以網點的規模化來面對已經到來的激烈的競爭格局。 其次,大力開展網上交易,努力彌補網點數量少的劣勢。以發展“虛擬營業部”為主的網點交易方式來彌補硬件網點數量的不足是一條可選擇的途徑,但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由于網點數量的不足在一些沒有營業網點的地區推廣網上交易,肯定會受到很大制約。二是對于單個券商特別是中小券商來說無力承擔建立“虛擬營業部”的巨大成本支出。因此通過券商間的聯合這條路來擴大營業網點和形成合力才能實現其競爭優勢。 第三,利用券商的專業優勢,大力開展銀證合作。由于現實政策下,銀行必須與券商合作才能進行證券市場,因此網點少的券商可以大力發展銀證合作,利用自身的品牌和專業優勢,與銀行的網點優勢實行強強聯合。 銀證業務的融合是今后發展的大趨勢,當然對券商來說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券商只有通過強強聯合、強弱聯合形成合力,才能面對到來的挑戰。 (國信證券經紀管理總部鮑巖首創證券研發部周毅)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本網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網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