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9月08日 10:35 北京青年報
近日,世界汽車業巨頭紛紛召回自己有問題的汽車,讓國人領教了一番大企業危機公關的厲害。但最令人喪氣的莫過于聽到這樣一種說法——— 國人受惠汽車召回制度 近日,國際幾大汽車巨頭的此起彼伏的舉動,讓國人熟悉了一個新詞“汽車召回制度”。 8月15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士通”輪胎在炎熱地區行駛時可能剝落和爆裂,福特公司安裝此輪胎的“探險者”因此被召回,中國大約有1000輛。 8月24日,瑞典沃爾沃宣布在全球召回11.6萬輛S80和700輛V70轎車,因為轉向系統零件存在安全隱患,其中包括在中國的500多輛。而日本三菱公司因用戶投訴的處理問題,被迫在世界范圍內召回61萬輛車,在中國有575輛。 8月27日,日本警方突擊搜查了三菱汽車公司,該公司承認自1977年起向政府掩蓋顧客投訴超過20年。三菱汽車公司可能會受到420萬日元的處罰。 在國外汽車公司紛紛發出“召回信息”的同時,國內也首次出現了汽車生產廠家的“召回新聞”。神龍汽車公司最近要求在北京的神龍富康維修站對前來維修、保養的每一輛富康車進行檢查,對車上凡是裝有國產的六路接線盒全部進行免費更換,以杜絕因此零件缺陷和持續高溫引發的事故隱患。 召回制度的靈魂是 “消費者第一” 在國外召回的基本原則是保護消費者,而不保護廠家。這是召回的“靈魂”。對于廠商來說回收的成本很高,動輒花費數億至數十億美元。因此,美國政府對回收有強制性措施,已成為一個固定的程序。在美國,召回是要報告政府,政府進行備案和監督;在日本,運輸省也有專門的召回網站公開召回的信息。以日本為例,從1969年建立召回制度以來,到1997年,日本運輸省共收到召回申請1186件,召回汽車總數累計2613萬輛,其中94%為國產車。 競爭者之間的競爭也是推進召回制度的重要原因。 1969年5月,美國媒體抨擊歐洲和日本車商私自召回缺陷車進行修理。1969年8月,日本運輸省修改了《機動車形式制定規則》,增加了“汽車制造商應承擔在召回有缺陷車時公之于眾的義務”的內容。 有人說,國際上通行了很多年的召回制度,此次中國人也終于能夠“雨露均沾”,得益于我國這些年經濟的發展,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使這些巨頭們不得不考慮它在自己未來大消費市場的公眾形象。暗自竊喜的同時,最喪氣的莫過于聽到這樣的說法:“汽車召回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 如果在中國搞召回 就好像男同志穿裙子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咨詢公司賈新光工程師認為,目前我國實行“召回”制度還有較大阻力,一方面是因為無法可依,我國眾多商品都規定“三包”,但作為大件消費品的汽車并不包括在內;另一方面,部分產品質量較差的廠家對該制度抵制。 賈新光認為,國內的消費者與強大的汽車生產廠商相比,幾乎沒有力量維護自己的權益。政府應通過立法,讓消費者有法可依,監督廠家的行為。只有從立法到執法都從消費者的立場出發,明確提出消費者利益第一的原則,才能充分體現召回的意義。 國家機械局汽車處一位官員在接受《財經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我國并不適用汽車召回制度。這位汽車處的杜副處長說,國際上通行的自我認證和形式認證兩種體系,不能簡單地照搬。因為這兩種認證體系都有一定的問題。而且這兩種體系在國際上也沒有協調起來。從中國的國情看,這兩種體系不能硬塞在一起,如果在中國搞召回制度,就好像男同志穿裙子,不倫不類。 所謂形式認證,就是汽車生產企業開發設計一種新型汽車,自行提出汽車產品的各項標準。然后到國家指定的機構去檢測,合格以后,要保證產品標準和生產的一致性,然后才可以批量生產。這種方式主要在日本及歐洲實行。美國實行的自我認證制度,由國家頒布汽車制造的各項標準。汽車生產企業按照國家標準開發設計并制造汽車,然后投放市場,國家在市場上任意購買若干輛汽車進行檢測,發現有質量或設計上的問題,可以通知汽車生產企業“召回”。這個辦法把企業與國家分離,各司其職。但是這顯然不適合中國國情,等到國家發現國產汽車的問題以后再要求生產企業“召回”,損失太大,企業和國家都承受不起。 如此一來,“汽車召回制度”要在我國實現,恐怕是遙遙無期了。 不要相信 商人的道德 神龍公司的這次行動沒有用“召回”這個詞,而是“追回程序”。據富康的工作人員說,這樣做是“不愿意看到公司良好的愿望和善意的行動被人利用,造成市場份額下降和品牌信任度下降的情況”。 但神龍富康應該大可以放心,他們至少應該相信中國消費者的智商,尤其是經過各媒體對召回制度的一番狂炒,無疑更使富康此舉“得分”。 國際汽車巨頭的“召回”之舉,在國人心目中樹立了對消費者負責任的形象。商場如戰場,要想使消費者的利益得到保證,我們不能寄希望于商人的道德,我們更不能忘記,其實,人類的道德是有功利性的。國外的廠家表現好并不表明它們比中國的廠家更有道德。前一段時間,美國大煙草商刻意隱瞞對自己不利的科研成果的丑聞被揭露出來,引起了天文數字的賠償訴訟,這樣的事實足以讓我們明白,即使是在一個市場游戲規則比我們完善得多的地方,商人們在追逐利潤的沖動之下,一樣也會瞞和騙,甚至本應該以求真求實為目標的科學家也一樣可以被收買。只要瞞與騙的后果不是足夠的恐怖,機會主義者就會大行其道,在這一點上,巨商大賈和小商小販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要“創造”適合類似召回制度的“國情”,一要靠政府的作為,對隱瞞缺陷的認真追究和無情打擊;還要靠充分、完全的競爭,靠競爭者之間的“相互監督”,相互指責,最終讓事實昭然于天下。(文/向紅) 所屬專題:轎車是否要降價?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本網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網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