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9月07日 10:33 生活時報
“等你來,等你來,伸長了脖子等你來”,對于風傳本月舉行的信息產業部電信價格聽證會,老少爺們兒早早就伸長了耳朵,畢竟是信息時代嘛,電話、手機、網絡誰能不理睬它。聽說,早些時候,中國電信已有一攬子調價計劃遞交信息產業部,其中端詳,聽證會揭開蓋頭就知道了。盼了這么久,不少北京市民早就有許多話要說。不信,你聽聽—— 溫少粵:我對日前中國電信的有關說法表示質疑,他們說現在國際話費需補貼國內,國內話費補貼市內話費。眾所周知,中國電信多年以來一直壟斷市話,他們不找自身原因,一味地講市話虧損是沒有道理的。 宋先:現在市話收費本來透明度就不高,不像水、電、氣等其他公用設施,計費設施在用戶端,可以一目了然。有時感到自家話費不正常,電話局也不給明細單,我找過幾次屢屢碰壁,仿佛我是無理取鬧,不過后來電話費就降下來了,不知是否與我的舉動有關,F在如果資費再漲,服務又跟不上,電信的形象就更差了。 郭風:我們網友最反對市話漲價,這會大大限制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時代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有線電話,電信此舉應該慎重。 林潔:我現在退休每月只有不到一千元的收入,市話費將近五十元,如果漲價,我家的話費肯定要翻一番,這對于中低收入家庭無疑又成為一個比較大的負擔。我們老年人耳不聰,出行不靈便,主要靠電話進行聯絡,一分鐘怎么能說得清楚? 龔亞芙:此次電信調資,只能說它的計費單位比以前更科學了,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百姓的負擔肯定是加重了。據我了解,國外的電信公司定時促銷,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促使人們多打電話,讓人們享受電信的快捷和便利。而在中國,人們是不敢有這個奢望的。我建議,在人們消費一定的時段以后,給予一定的獎勵。 李紋華:現在的公用電話三分鐘收費五角,市話若漲價,恐怕會一元。與無線電話相比,有線電話的優勢就不太大了。我想買手機的人也許會增加的。不過,我還是不希望漲價。 王紅:有多少電話能一分鐘以內結束呢?我們股民每查詢或交易一次至少要三分鐘才能完成,漲價以后,費用至少會增加一倍。另外,幾乎每個電話都得有找人的時間,至少得有半分鐘,剩下的半分鐘能說幾句話呢? 沈吉松:電信部門幾十年以來有什么變化?他們應該加強體制改革,減員增效,不應為了本部門的利益,將負擔轉加給老百姓。另外,我呼吁電信部門應向社會定期公布他們內部人員的電信消費,以便市民監督。 吳先生:應當認識到,降價不僅僅是“讓利于民”的問題,而是關系著市場范圍、競爭優勢,乃至民族信息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有人老說:“資費下調的空間不大。”其實不然,比如去年年底出臺的“每小時4元”網絡接入費顯然不是電信部門的資費底價。因為就在此次資費標準出臺前幾天,北京新網信海科技公司就宣布:將上網費用降為每小時2元,即使這樣的價格他們依然有利潤空間。如果電信資費整體水平不降至低于國際水平,那在開放的市場條件下,我國電信企業仍很難與國外公司競爭。這已經不是電信資費改革是否符合國際電信市場價格發展趨勢的問題,而是關系到提高中國電信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問題。 王女士:早聽說要改電信資費了,如果市話以分鐘計費,電話費不但不少而且還會增加,就目前我們的收入水平話費不宜漲得過高。我們鐵路運費成本核算時是以厘為單位的,一厘之差,往往費用很大,而電信成本核算以毛為單位,實在太粗了,現在我國利率也降下來了,通貨膨脹也沒有,怎么話費還往上漲呢?我覺得電信也得跟國際接軌,首先在價格上,國外,十秒以內不計費,咱們國內三秒鐘計費“喂”的一聲就過去了。加拿大市話實行包月制,一個月20加元,只相當于一個普通技術人員工作一個小時的收入。我現在退休月收入不到1000元而話費就得100多塊(主要是市話),上網費還不算。此外,希望上網費能不能再便宜些,目前上網費雖然實行了包月制,但起價太高。 陳先生:市話實行按1分鐘計費后,話費比現在會有所提升。即使長話費統一標準后資費有所降低,但是,因為百姓平時打市話較多,而且上網肯定走電話,所以總的費用肯定升高。況且,長話降低是在IP競爭壓力下不得不作出的。因為中國聯通有10%到20%的價格浮動權,如果中國聯通能夠開展市話業務,這樣就可以把市話資費降下來。 版主留言: 正像市民說的,現在都什么時代了,信息通訊與人們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自從電信調價的消息傳出,就不斷有讀者致電熱線,希望中國電信能聽聽他們的想法。本來嘛,電信價格不管怎么調,老百姓需要的是真正的透明,更何況,在入世的大背景下,競爭只是早晚的事。權且在這里提醒決策層,要想市場買你的賬,要想百姓買你的賬,是該作出一個決定的時候 【關閉窗口】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本網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網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