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8月30日 10:49 中國經濟時報
1980年10月北京出現第一家民辦民營科技企業到電子一條街的初步形成,再到1988年我國第一個新技術開發實驗區在此誕生,中關村20年來一直快速發展。今后,中關村的路還將怎樣走?8月28日,在北京經濟論壇上,有關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及企業家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創新是根本,但不可忽視傳統產業的開發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王緝慈教授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關村,它的未來取決于創新。她說,談到創新,有三點必須弄清楚:一是創新不同于創造和發明,更不僅僅是思維的標新立異,例如出個新點子,或者更新現有的知識。創新就是創造新產品,并實現市場價值。在中關村,雖然改革開放以后出現了大批企業,去年以來又衍生了一批企業,但知識和技術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掘出來。二是技術創新不等于發展高技術。按照一般理解,高技術產業是創造高技術產品的產業,其中包括低技術的過程和勞動,而創造傳統產品的低技術產業里也有高技術的過程和勞動。同理,技術創新也存在于產品和過程兩個方面,有高技術的,也有低技術的。中關村不可過分強調發展那些制造高技術產品的產業,而忽視傳統制造業,如城市交通、污染控制、農林園藝等。三是發展高技術歸根到底要有高技術創新。高技術創新不是單純的從科研成果到產品到市場的技術過程,而是企業之間、各類機構及其人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競爭的復雜過程,其中速度是至關重要的,快速創新需要管理結構從等級制向網絡結構轉化,使整個區域成為學習型區域、知識流動的區域。為此,中關村需要加快社會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管理結構的調整。 民營科技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但不要過分強調自主創新 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紀世瀛說,中關村新興的信息產業尤其是網絡技術產業和軟件產業絕大部分是民營科技企業,他們是中關村創新發展的靈魂和原動力。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成敗與否,關鍵就在于能否讓創新型中小民營科技企業不斷產生和健康發展,從而保持創新活動的不斷進行,但如果把創新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科研院所身上,那將把企業引進一個沒有前途的胡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江小涓說,北京在各個主要高新技術領域,都有相當規模可供自主開發技術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基礎,有相當數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如何從產權制度、融資方式、市場環境各個方面完善環境,鼓勵發展我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是企業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自主開發的同時,企業要重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并力求在局部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某些高新技術領域,已經形成了由少數跨國公司掌握核心技術、主導全球范圍內產業發展的趨勢,因此,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發展中國家這些領域高新技術產業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江小涓說,引進與自主開發并不一定對立,引進和開發可以互為起點,相互促進。多種技術來源并重,一定要注意發揮比較技術優勢。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王緝慈教授也認為不能過分強調自主研發。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趙慕蘭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技術一體化發展的趨勢中,越來越多的創新來自于交流,越來越多的創新產生并且擴散于多個行為主體構成的創新網絡中,當代的創新網絡不僅包括本國的主體和資源,也少不了國際主體和資源,過于強調自主創新,往往會忽略創新源于交流這一事件的本質,也會忽略創新帶來經濟效益這一創新實質價值所在。一味強調自主創新,而不對創新進行深入細致的剖析,不去自覺的把握創新的規律,往往會不自覺地重蹈自我封閉的覆轍。 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中關村”,人們這樣達成共識,而中關村要成功的擔當起領導新世紀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潮流的歷史重任,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 北京大學法學院周旺生教授分析說,其動因并非來源于我們的主觀愿望,而是源于各國或地區此類園區建設的普遍規律。他說,如果我們學習國外境外的園區建設的經驗,僅僅注意他有多少企業、多少資金、多少技術、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模式,而不注意這些經濟、科技現象置身于其中的制度環境首先是法治環境,不注意這些經濟、科技現象置身于其中的文化環境首先是法治文化環境,我們的眼界,我們的學習就是表層的。周旺生說,建設科技園區無非是要建設一個以經濟和科技為內核的現代化環境,但在現代化的環境中,經濟、科技、文化現象同制度現象、文化現象是綜合為一體的,不了解、不理解、不注意這一點,我們就有可能是以落后的方式在辦理先進的事業,這樣的話,中關村園區建設過程中就可能要支付比人家大得多的代價或成本。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本網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網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