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9年,券商業界高層將再次齊聚北京共論業務創新。由中國證券業協會主辦的券商創新業務大會即將于本周末在北京召開,會議能給券商帶來哪些利好備受關注。相關專家認為,大會將直指券商盈利模式的轉變,這將引發市場對券商業產生三大猜想。
猜想一:經紀業務轉型
作為國內證券業的傳統業務,經紀業務至今仍是券商收入和盈利的主要貢獻者,但也正是因此,在去年行情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券商不僅整體虧損嚴重,傭金大戰更是屢禁不止,經紀業務的轉型要求極為迫切。
隨著券商回歸投行本質的呼聲越來越高,建立相應培訓體系與制度支持的要求也隨之產生,經紀業務更需要轉向綜合金融服務。
在這其中,新型營業部的設立成為未來的重要趨勢。新型營業部將以金融產品銷售、特定資訊服務、投資顧問服務以及財富管理等增值服務為核心業務,不僅為客戶提供由固定收益產品到高收益高風險等一系列的理財產品,也有專門針對高端人士的定向理財產品。
券商設立新型網點,不受現行政策關于設點數量、批次和區域的限制。新型營業部的設立將會推動營業部向財富管理方向的積極轉型;推動散戶機構化,經紀業務綜合化。
猜想二:券商銷售金融產品升級
國內券商目前提供的可投資產品十分有限,允許代銷的產品僅有自家資管產品及公募基金兩類,近年來發展較快的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私募股權投資(PE)產品等均不在券商可允許的代銷范圍之內,有限的產品線已無法滿足客戶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配置需求,如何實現券商銷售金融產品的升級也成為重要議題。
監管層近日向部分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券商金融產品代銷的范圍將放寬到國家有關部門或者其授權機構批準或者備案發行的金融產品。可以期待的是,未來券商有望代銷銀行、信托、保險和基金等機構發行的各類合規金融產品,這些產品的投資標的可以涵蓋股票、債券、票據、貴金屬及藝術品等。
券商在實現為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的目標、進一步豐富代銷產品種類的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產品的設計能力。
猜想三:拓寬資產管理業務范圍
在券商所有的業務中,資產管理業務被一致認為是下一步創新的重點。實際上,一直以來,券商的資管業務被卡得較緊。
數據顯示,信托私募證券基金總額已經從2009年的400億元左右增加至目前的1500億元,已經與券商資管規模相當,而表外銀行理財總額超過3萬億元。有業內人士指出,券商本身有很多客戶資源和專業優勢,結果由于產品管制過嚴,都被銀行和信托公司蠶食。
資產管理業務未來將有望擴大業務投資標的,將未上市公司股權、PE基金、信托及銀行理財產品、各類收益權,以及傳統投資領域之外的房地產、礦產、大宗商品、藝術品等實物資產納入,由傳統的證券資產管理模式向全方位的資產管理模式發展。大集合產品投資股指期貨的限制也有望放寬。
此外,推出保本分級等創新型產品、開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業務、大力發展機構客戶、推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份額上市交易、降低資產管理子公司凈資本的要求、擴大集合理財投資者范圍,以及降低準入門檻也都極可能在此次會議上有所突破。
商報記者 潘敏
|
|
|